楼市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因为[房贷]而开始么?
前两天,中金公司一位员工因房子跌价、降薪和房贷等多重压影响而选择跳楼自杀。
据说该员工购买的房产价值千万,房贷月供更是高达六万!这个数字真的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
这也是为什么事情发生后,大家对“房贷压力”的关注,远大于降薪、抑郁等。甚至认为那
“每个月6万元的巨大月供压力,加上高达360期的超长贷款年限”才是让她绝望轻生的***关键因素。
这种观念其实很有现实意义,因为它的背后是千千万万正在幸苦供楼,负重前行的社会中坚力量。
在楼市上行期,每月的还贷虽然有压力,但至少是甜蜜的,是充满希冀的。看着与日俱增的房产价值,很多人会生出自己***能力不断膨胀的错觉。
也因为房产增值带来的底气,让人即使每个月收支“平平过,甚至入不敷出”也依然不慌不忙。
“大不了把房卖了套现,还清贷款之后,还能剩一点养老钱,或者一笔躺平资金。”
但等到房价掉头向下的时候,明明房子还是那个房子,月供还是固定的月供,收入还是原来的收入(情况比较好的),却什么都变了:
还月供开始感到“贵”了,看着每个月拿点微薄的收入还要被房贷啃食掉一大口,心里又不甘又无耐。
打听下出手价格吧,***近又降了不少,拿出计算机一算,卖了房那点钱刚刚够还完贷款总额。
等于前几年的首付和利息全都大了水漂…运气差的甚至还倒欠银行一笔。
于是钱是真不敢花了,孩子父母那省不了,就从自己下手,衣服、化妆品、宵夜、电影…砍去一切不必要开销。
上班也小心翼翼了,生怕哪天公司宣布降薪或裁员轮到了自己。在30来岁这个不尴不尬的年龄,不上不下的境地,迎来夜夜失眠…
不能说了,太难。
房贷作为普通人一辈子***大的单笔负债,对个人和家庭的巨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当房贷压力超出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时,将会至少导致下面三种不良影响:
第 ·一、生活质量下降。以前申请房贷时有个不成文的法则“房贷月供***好不要超过个人月收入的1/3,这样比较安全;要是高于个人月收入1/2,那随时都有断供风险”
但在房价与日俱增的那几年,为了缓解上车焦虑,也为了拥抱财富泡沫,有的是人拉足杠杆,背上远超过自己收入能力的贷款。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个人收入减少还是遭遇突发变故,都会轻而易举的威胁到他的正常还供。
而人一旦感觉到未来有断供隐患之后,几乎都会不假思索地压缩个人和家庭在生活消费领域的支出,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
第二、心理健康问题。就像开头那位跳楼中金员工,很多人怀疑单凭降薪和房子跌价带来的焦虑,或许还不足以将一个这么优秀的人逼到跳楼。
这里面很可能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推波助澜,加上眼前真实的房贷压力,才会将一个人推向绝望的境地。
第三、家庭关系紧张。贫贱夫妻百事哀,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古语早就有云了。如果长期处在房贷的高压力或断供边缘,家庭成员之间很难保持一个平和的好心态。
家人之间为了利益、为了发泄不满的而产生的责怪、争吵将大大影响家庭和睦。
所以“理性购房”四个字将会成为未来购房人的首要准则。这不是以前简单的衡量你够不够首付款?有没有还贷能力?
而是在购房决策时,充分考虑到自己当下的需求、未来的收入预期、甚至是未来的大环境发展这些因素。从而避免盲目跟风进行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置业行为。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评估个人经济状况:在购房前,应详细评估自己的收入、储蓄、债务和未来的收入预期。
2、市场调研:了解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时机购房。
3、合理选择房型和地段: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房型和地段。
4、制定还款计划:制定清晰的还款计划,确保每月的还款额在可承受范围内。
这次中金员工跳楼事件无疑是惨痛的,它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让整个社会开始感受到房贷压力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购房是人生的重要决策之一,但不应成为生活的全部。
理性购房,量力而行,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的表现。
愿每个人都能在购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