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考和高考落下帷幕,不同行业热度轮动显得尤为明显。
一些志愿填报辅导机构、暑期培训班迎来了传统旺季,而主打书包资源的“学区房”则进入了“概念淡化期”。
我这也算是“错峰探讨”,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下学区房相关的内容。
“学区房”,现在最新的叫法叫“书包资源”。极具中国特色,一套房子往往跟周边教育资源相关联,业主的子女可以根据政策入读规定的学校,这叫“学位”。越好的教育资源对应的“学位”肯定越值钱,由此“学区房”变得越来越贵。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学区房是孩子教育道路上的一块跳板,是通向优质教育资源的桥梁。它承载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寄托着对孩子未来的无限想象。
以前我们总觉得,学区房的价值,在于它的居住功能和学位价值,而随着“情绪价值”一词的出圈,我们也发现学区房同样代表着情感价值。家长们选择学区房,除了为了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那份心安——你爸妈我已经把该做的都做了,孩子你可得对得起我的这份付出啊!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以及中国教育资源以公立为主导的客观现状,中国的学区房溢价程度普遍高于欧美国家。
从古代的孟母三迁到现在的千金择学区房,也无不凸显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现实角度来说,房地产市场再冷,总有房子能够成交,一类靠价格取胜,另一类就是靠附加值取胜。而每年的三四五月份,往往是奔着“学区”买房的黄金时间。
但很多人不知道,书包资源本身是可以计算价值的!
北大金融教授唐涯团队曾经推导出这么一个公式:
一套学区房的价值=房子本身居住价值+房屋学位价值
(其中房子居住价值随着面积增加而增加,而房屋学位价值是固定的)
某小区房价=每平方居住价格X房屋面积+房屋的学区价格
接下来就是针对某小区挂出来成交的两套二手房来计算学区价格了。比如某小区同楼层两套房,一套89方165万,一套142方240万,那对应的一套方程式,假设每平居住价格为X,房屋学区价格为Y。则公式就是:
拿出中学生都会的计算能力,可以算出,每平方居住价格1.415万,而房屋的学区价格为39万。
你也可以多比对几套房子,只要价格不是特别离谱或者房价属于亏本卖,那么同等条件下,最终测算出的X和Y的结果肯定是非常接近的。你可以取Y1、Y2、Y3…的一个平均数,作为该房屋的学区价值。
推导出房子的居住价值以及学位价值后,你就可以横向在市场上比较,通过计算其他小区居住价值和学位价值,测算出哪个小区的居住价值更高,哪个小区的学位价值更高,甚至,推导出,哪个学校才是当下平湖最受欢迎的香饽饽。
换做以前,学区价格本身变化浮动不会特别大,所谓的房地产市场下行,真正下行的只有居住价格。
而随着未来平湖可能实施的“房户一致”招生政策(有传闻26年华东师大附属学校招生开始时候),学区房的传统价值或许将面临重估。学区价格会进一步坚挺,这对那些濒临割肉的房东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
以前市场大热时候,我们规劝为学区房冲动买房的客户要理性,如今市场冷淡,我们劝为卖学区房而割肉的房东冷静。
你涨价与跌价,学区价格就在那里!
最后我的择房观——最好的学区房永远是家庭的书房,真的为了孩子好,买房时候选个大书房的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