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房产网 > 资讯中心> 百家说楼

放弃宅基地,拿补贴去城里买房?

来源:平湖房产网(www.ph-fc.com)  2024-06-26 00:00:00

摘要:此举一出,立马炸锅。

01

***近全国多地出政策:

鼓励农村居民放弃、退出农村宅基地,搬到县城居住。并对自愿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落户的农民给予奖励。

此举一出,立马炸锅。

反对者认为,宅基地是大多数农村人赖以生存的根基,贸然放弃宅基搬去县城之后,TA们的生活要如何保障?毕竟现在生活在乡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和之前就无力购买房子的低收入群体。

再退一步讲,就算给足补贴,让其中一部分人也踮起脚来置业。后续Ta们能稳定地还得起贷款么?万一再产生一大堆断供的房子,将给楼市带来更坏的影响。

这事***干不得…

而赞成者则认为,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5%以上,换句话说,住在乡村的已经是少数派。尤其是在大城市圈的对年轻人口的虹吸效应下,无数乡村正在由于人口大量外流,而陷入空心化的局面。

既然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那不妨再加推一把,让农村这些日益“闲置”的资源,宅基地释放出来,让村里和城里有志于经营这一块的企业和单位,能够更好的统筹规划和利用。

这么一来,农民不光能拿到补贴,去城里置业推动城市化发展。农村的闲置宅基地也不会形成资源“浪费”,乡村也能实实在在迎振新。

不失为一石二鸟的良策…



孰是孰非,诸君怎么看呢?


02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出: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民进城了,但是TA们在农村的宅基地却没有退让出来。长此以往,城市建设用地因农民到来而增加,而农村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宅基地)却没有相应削减。

这在一定意义上,将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显然这是比较片面的看法。因为它只考虑到了那些顺利在城市扎根,彻底跟农村割裂的群体。而现实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仍难以在城市体面的完成家庭再生产。

此时乡下仍然保存着的宅基地和住房,就成了进城失败的重要退路。



这样来看,那些“闲置”的宅基地,也就不再是资源冗余,而是农民进城的保险,是一种“必要的浪费”。

因为它对保障农民利益、避免城市贫民窟出现、应对经济周期、甚至是保障国家现代化进程稳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农村宅基地虽然长期不被城市的主流所关注,但也没人会否认它的价值,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经济上。

所以基于这两点,对于宅基地的处理就更需谨慎和考虑周全。


03


而以现状来看,我们在这块确实还没有全国性的共识,而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暂不理会或有以下处理方式。

第  ·一种是现在提倡的有偿退出。

即对于想留在城市生活,且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农民给予政策奖励,奖励规则由试点地区自行制定:

如安徽某市为一次性奖励5万元,而江苏某市则是根据户型面积设置了23万元、25万元、27万元不同档位的奖励。

为什么推这样的政策,主要有两大原因:

首先是现在农村种地真不怎么赚钱,村民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打工了,很多地方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米深。如能把这些空心村的闲置宅地集中起来运营盘活,起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那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其次是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各地楼市去库存压力加大,需要助推农民进城买房,而直接给奖励补贴再配合其他扶持政策,显然能大大鼓励农民进城购房落户,去库存的同时还能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



当然,由于宅基地取得无价(没有价值衡量依据)退出也无价(很难制定补偿标准)的特性。有偿退出的配套政策法规很难统一制定,执行收回程序也具有很大的操作不确定性,所以该处理方式尚处在试点阶段。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为新潮的玩法:三权分置。

它指的是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施之后,农户宅基地的所有权仍归村集体,资格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使用权归具体使用人。

以某村为例,该村环境优美,生活宜居,但由于大量人口外出打工,村子里近一半民房陷入长期闲置状态,数量上有百余座之多。长期闲置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维护成本,让将这些空房“入市盘活”,使之释放经济价值的呼声越来越高。

于是在“三权分置”的模式下,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房屋租赁公司,并经村集体协调,将闲置农房以长租形式租赁给公司用于改造经营。公司定期向农民和村集体支付相应的租金及管理费。

在此基础上,房屋租赁公司又面向城市人群,寻找承租客户,与之签订不同年限的租赁合同,并按照客户的意愿打造称精品民宿和旅游休闲用房。

三权分置为整个“乡墅”项目打下了基础,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农民可以通过出租空房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同时也为拉动了整个村的旅游经济贡献了力量,为企业和村集体创收,为村民创造工作岗位和农产品销售渠道。

可谓多方共同受益,大大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


03


这样看来,那些单纯认为“现在鼓励农民退出宅基地去县城买房,就是新一波把镰刀伸得更长的割韭菜行为,是把上吊环放得更低让个矮的人也能伸脖子进去的挖坑行为”的观点,是不是立马显得草率了呢?

事实绝不会是你认为的那么简单,类似政策出台的背后,也是为后房价时代的楼市发展,提供更多的探索。

无论成败与否,愿意尝试新的道路,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由相关主体或人员提供,本网刊登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真实性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本资料涉及图片、音频素材均来自于网络,仅供文章渲染所用,不作为其他任何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司删除。
关注房产微信
关注视频号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