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给大家推送过一篇《因为一扇门,朋友把隔壁邻居告上了法院……》。
很多网友看完后义愤填膺,表示这件事当中罪魁祸首其实是物业,如果不是物业一开始的不作为,就不会有后来的邻居失和,对簿公堂。
无独有偶,最近跟几个朋友吃饭,谈到这个话题,他们纷纷吐槽,自己小区的物业一年到头除了收费最积极,服务永远找不到人,公共设施换修不及时,门岗形同虚设……
席间一位朋友就提出:
炒掉物业,业主自治,这事儿行得通吗?
01
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的关系,可谓“相爱相杀”,“又爱又恨”。
你说不需要物业吧,好像专业的事儿确实该交给专业的人做。
但这两者,鱼水之欢不常见,矛盾重重倒是屡见不鲜。
业主不满物业,主要这么几个方面(欢迎各位逐一对照):
1、账目不清,收费混乱
2、收钱不办事,催缴如催命
3、需要物业充当中立第三者角色时,和稀泥
然而因装修或噪音或高空抛物造成邻里矛盾的时候,有的物业为了两头不得罪,就直接和稀泥,无实质性改善动作。
像前几天我分享的邻里对簿公堂的案例就是典型。
4、共有部分收入被中饱私囊
但凡你在小区里看到一丝一毫的广告痕迹,不用怀疑,全部都是付费进场的。
这钱理论是归全体业主所有的,可几乎99%的小区这部分收益全部进了物业的腰包。
5、侵犯业主隐私,贩售业主信息
但是相比起其他环节,如此精准的针对具体楼盘业主的推销电话,最可能从哪儿泄露,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6、维护、维修、清理不及时
02
物业之所以有恃无恐,就在于它在小区的角色近乎垄断——“没有我你怎么办?”
物业吃准了一个理,三个和尚没水喝,真到了自治这一步,业主们都不愿意奉献。
事实真的如此吗?
笔者在网上找到了一则福建电视台2020年和2021年,对一个叫做桂园怡景小区的追踪报道。
这个小区,因为对原来物业公司不满,于是借着合同到期,不再续约,而且自己成立了小区业主服务队。
你看,至少从流程上,业主自治就是可行的!

再往下看,服务队也会有开支,所以也要收取物业费。
但是这个物业费定得很亲民,1元/㎡,停车费分两种,地面每月60元,地下每月70元。比原来物业收费便宜多了!
这个举动不仅收获了业主的好评(大家主动缴物业费),更神奇的是,一年下来,还产生了13万多元的盈余!
最终,他们把这笔钱用之于民,换成了花生油,回馈给业主。
目前这个自治管理服务队,除了5名专职人员有1000到1500元的补贴外,其余的成员都是志愿服务。
这一年来,服务队聘请了有资质的电梯维保公司,花钱更换了电梯零件,还请了保安、保洁人员,更新了小区监控系统,每个月的收入与支出都定期公布在小区的公示栏里。
你看,经济学总说人是利己自私的,总给你渲染三个和尚没水喝,但这个真实案例恰恰说明了:
业主自治,不仅能把物业费收上来,而且可以搞得有声有色,甚至财务公开透明,惠及每一位业主!
03
无论炒物业,还是自治,本质都是更好地服务提升。
对大部分小区业主来说,如何让物业服务更透明、更高效,恐怕是比自治更切实际的改善之道。
就在前几天,嘉兴发改委和建设局官网发布了这么一则意见征求稿。
面向的虽然是嘉兴市本级,但对于下边的县市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小区前期物业服务,出台政府指导价,规范了物业服务收费行为,保障业主和物业服务人的合法权益,算是弥补了前期物业这个领域的空白。
既然有标准,那么在当下体系下,业主就该履行交物业费的义务。
但千万不要忘记,履行义务的同时,合法行使业主应有的权利。
尤其对于那些拿钱不办事儿的物业,我们还是建议,业主们早早的建立起业委会,该换换,该炒炒,该曝光曝光。
千万不要让行业害群之马有恃无恐赖在小区里尸位素餐。
当整个物业行充满良性竞争,一定会有更优秀的物业冒尖。
唯有物业比拼服务时候,才能真正惠及每一位业主,让业主花的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