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房产网 > 资讯中心> 百家说楼

平湖某乡镇中学2022年户籍新生仅74人,未来何去何从?

来源:平湖房产网(www.ph-fc.com)  2022-07-29 16:59:12

摘要:乡镇城区冰火两重天。

又是一年招生季。


前几天我们发布了《2022平湖小学录取结果出炉:最热门学校需提前3年落户!》,许多网友看过之后,大为警醒,直呼买房难,读书更难。


如今,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导致教育资源随生源不断往城市集中,学校分布也因此变得极为不均匀。


这也加剧了大部分乡镇青年夫妇,争先恐后的去城区买房,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乡镇的涌县城,县城的市区,家庭条件好点的,干脆就落户上海、杭州,总之一句话:都是为了孩子


往好了说,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




为什么突然会由此心生感慨呢?


原因在于前几天,笔者无意中刷到了这么一则视频。



视频内容:“2022年独山港中学黄姑校区(原黄姑中学)七年级新生第一批户籍招生仅74人。”


当城区还在上演学位大战,乡镇上却是另外一番场景,冷暖对比之下不禁让人唏嘘。


因此不是教育资源不够,而是大家都在削尖了脑袋往前冲,导致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


在看到这件事的时候,笔者也是大为震撼,同样身为黄姑中学毕业的学子之一,万万没想到现在母校生源数量如此之少。


再翻看去年的水平,户籍生43人,非户籍生68人,共计111人。


而今年非户籍生录取名单虽尚未公布,但结合第一批户籍生数量来看,大概率总数也不会超过200人。


尤记得2009年笔者毕业那年,当初一个年级10多个班,平均每个班约50人。


两相对比,天差地别,十多年时间,生源数量足足下滑一半有余。


而这种情况也非个例,同时更反映了目前平湖乡镇学校的现状,为此笔者还去查了其余几个乡镇中学今年的录取情况。


数据是这样的——


(数据不含嘉兴港区)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新埭表现相对良好之外,其余乡镇中学近两年的录取人数都难有破200人的。


全塘中学去年录取244人,今年参考第一批次的数量来看,跌破200也是岌岌可危。


反过来看城区(三大街道),数据是这样的——


(数据不含嘉兴港区)


据不完全统计,2021学年城区6大中学预估录取人数约2500余人,乡镇6所中学预估录取人数约1200余人,差距近一倍,其中超2/3的生源都集中在了主城区。


如果我们用今年的户籍生做对比,结果则更加令人惊讶,2022年城区户籍生数量约2200余人,乡镇户籍生数量仅约600余人,对比之下近80%的户籍生都在城区就读。


户籍生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在该校招生范围内“有房有户”的生源。


换个角度思考,是否意味着有近80%的本地家庭都已经实现了“城里有房”这个目标?


由于缺乏数据,无法做进一步论证,但推断虽不够严谨,却也反应了一部分现实。


除了中学之外,乡镇小学的现状也大抵相同,如徐埭小学,今年仅录取28人;南市小学今年仅录取了20人,大多数的乡镇学校这些年似乎都在被迫“瘦身”。




根据笔者研究,乡镇中小学如今乃至未来的困境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出生人口下滑,城镇化水平提高。


我们先来看一则图表——



这是平湖近10年以来的户籍出生人口走势及城镇化水平


平湖户籍出生人口自2017年到达顶峰之后便开始了连续4年的下坡路,到去年2021年甚至创出了新低约2949人。


还记得上文的户籍生数据吗?2022年全市(不含港区)初中户籍生录取人数约3700余人,两相对照,意味着未来将有700多个学位无人入学,而这种现象显然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我们不妨再大胆推测一下,2017年是平湖户籍出生人口的峰值,而这部分新生人口的入学年份(小学)恰好就是在2023年-2024年。


那我们是否可以推断出:从明年开始,全市的户籍生源将开始逐年走下坡路,4-5年之后如果出生人口没有显著的增加,加上没有充足的外来生源补充,届时招生难的问题将不再局限于乡镇,甚至会蔓延至市区。


第二,大规模进城置业。


而乡镇学校目前的困境,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源于近些年的大规模进城置业。


你知道2016-2022年平湖主城区预售了多少住宅吗?


根据预售证公示数据,6年半时间总计约38804套房源上市,占2021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的22.3%。


如若假设一户家庭仅买一套房,那意味着过去7年,有接近1/4的家庭在主城区实现置业,而其中乡镇进城置业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一增一减之下,也就直接导致了乡镇学校学位的大量空缺,而城区的学校资源则变得更加紧张。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虽然乡镇学校的落寂令人惋惜,但理性思考之下,这个现象本身也无可厚非。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先决条件,家长们都在努力。在自己的能力承受范围内做到更好,宁愿自己吃苦受罪,也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因此,即便是从我们朴素的情感出发,乡镇青年父母进城买房,为了孩子教育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辛苦,值得敬佩和尊重!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由相关主体或人员提供,本网刊登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真实性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本资料涉及图片、音频素材均来自于网络,仅供文章渲染所用,不作为其他任何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司删除。
关注房产微信
关注视频号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