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截止26日,上海这轮疫情已持续56天
确诊人数超过50万
相当于每100名常住人口中2名确诊
在重灾黄浦区的
感染人数更是达到了16 : 1
即每16个黄浦人中就有1个小阳人
难怪上海有些社区最新的操作
是把阴性转运,阳性留下
魔都这轮疫情,最魔幻的是迄今为止看不到明确的好消息。每天都在曝光和辟谣中撕扯。
不管怎么说,希望上海快点好起来,迎来疫过天晴。只有上海好了,长三角才能正常运转,今年的经济才能好起来。
不说上海了,我们来聊点正能量的消息。
昨天一早在朋友圈看到经济学家——叶檀的一篇文章《隔离一个月,心中有话,不吐不快》在朋友圈刷屏了。高度肯定了嘉兴这段时间内安外援的成绩。
文章阅读快速突破10万+,留言区好评如潮。
到晚上睡前,刷朋友圈又看到一位身在上海的朋友发了个圈,对嘉兴医疗队抵达上海发出感慨:
一天两次在朋友圈刷到嘉兴,从学者大V到民间声音,都为嘉兴这一波的表现感慨万分、怒赞不止。这在以往还是挺罕见的。
用网友的话来说,上海滩已经“瘫”了
没想到隔壁的地级市,却还“站”着
不仅站着抗疫,还时不时反手给上海送一波支援。这就大大超出大家的预期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嘉兴最近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引得全网好评如潮?!
2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自从上海爆发疫情,全国各省市的兄弟都纷纷伸出了援手,无数大卡车载着物资和当地老百姓的心意疾驰上海。
嘉兴也不例外。
随便举个例子:嘉善县第一时间送去了1000份生活物资大礼包,海盐县20.6吨蔬菜送达上海;平湖短时间筹集20吨蔬菜、1吨鸡蛋、6000箱牛奶、10吨挂面驰援上海……这还只是一次的捐赠量。
除了政府驰援,嘉兴企业也积极行动。
如海宁中粮面业累积驰援上海面粉200吨,面条300吨;秀洲福莱特捐赠肉类蔬菜共计30吨……这样的名单还有很多很多。
但是在我看来,嘉兴这次最难能可贵的是,
除了物资更捐助上海:医疗组、中转站、核酸检测、隔离点等……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
01
嘉兴医疗队出征,每日往返400公里
采集核酸,救治病例
4月24日,嘉兴派出300名医护人员支援上海采集核酸。为减轻上海负担,这些工作人员每天早出晚归支援工作,往返400公里非常辛苦。
短短一天后,25日,嘉兴又增派第二批援护医护人员40名,进驻上海方舱医院,参与新冠阳性病例的救治。
要知道,嘉兴前段时间五县两区分别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疫情。情况稍一稳定,白衣战士们就马不停蹄的赶赴上海战场。
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02
看不见的支援场——嘉兴检测基地,
每日接收上海核酸样本!
我们都知道上海有2500万人。给这么多人采集核酸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给这么多人做核酸检测报告同样是一件重要且庞大的工程。
其中,每天数百万上海核酸样本,就是在浙江的基地上通宵检测,然后第一时间发到上海的疾控中心和市民手中。
3月底以来,浙江在援建上海三个气膜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安排了多个城市检测基地接收上海核酸样本。其中就有嘉兴!
在“看不见”的支援场上,嘉兴也在发光发热。
03
见证嘉兴速度,
60小时建成4.5万㎡物资中转站
在嘉兴平湖,离上海亭枫高速处1.5公里。经过60小时不眠不休,赶出了一座约4.5万方的援沪防疫生活物资中转站。
不仅是浙江提供的物资,来自江苏、四川、湖北等各省送往上海的物资都集中在这里,再运送到上海。给上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满负荷运行后预计每天可运转约1000吨蔬菜和肉类。
毫不夸张的说,嘉兴对上海的援助是全方位的、360°无死角的。
要人给人,要物资给物资,要场地给场地!
堪称“沉浸式救援”。
患难见真情,疫久见人心。这样的嘉兴,真的很能处!
3
正如前文提到,经济学家叶檀发文中写道:
时至今日,嘉兴不必向大城市证明自己。可以保持自己的优势,可以进行资源交换,在特殊时期提供坚强的支撑。这才叫优势,而不是蹭经济辐射的附庸。
优异成绩印证了嘉兴这座城市的活力和韧性,而在特殊情况下向周边城市伸出援助之手,印证了文明的进展。
以往嘉兴在上海人心中说好听点叫“后花园”,说通俗点叫“乡下”。
但是这次疫情,让许多人发现:
不知不觉,嘉兴这么优秀了
2021年嘉兴的GDP正式迈入6千亿大关;人口达到551万,1年增速10.5万,人口虹吸效应显著。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尤其是农村人口收入名列全国前列。
最重要的是,在上海爆发疫情的这段时间
嘉兴其实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
据统计,仅3月份上海外溢到浙江的人员达到90多万,到嘉兴的30多万(主要从嘉善、平湖进入嘉兴)平均每天1000多人……防疫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但嘉兴一手抓经济,一手抓防疫。愣是扛住了!
从3月5日——4月5日,嘉善、平湖、市本级、桐乡、海宁先后发出1级-2级应急响应。停工停学、全民核酸、隔离转运……
值得欣慰的是,最短7天,最长12天。
这些爆发疫情的地方都又复工复产复学。虽然现在还偶尔有零星病例,但均可防可控。
这样一个面对危机可以高速运转起来的城市,一个踏实、负责的人民政府,才是我们安全感的最大来源。
相比之下,隔壁上海的朋友还困在一轮又一轮14天的循环里。短期内看不到解封的终点。
2022,有种幸福叫做人在嘉兴。
4
那么,在嘉兴的五县两区里。哪里才是“安家第一选择“?
我的答案是“平湖”!
——这次危机事件中最亮眼的标兵。疫情将这座城市的管理能力、调度能力、宜居属性等全部摊在世人眼前。
嘉兴抗疫难,平湖占一半。
平湖外防守住了,嘉兴就稳了。
平湖之于嘉兴,犹如嘉兴之于浙江。成了桥头堡,东大门!
平湖和上海陆海相连,很多地方只是隔着一座桥,一条路,一条河。放在平时,一抬腿就跨省了。在疫情时,这个地理优势就成了压力。
总而言之,防不胜防,依然要防。
划木板的外省人
当然,平湖没有让老百姓失望;
3月14日,全市启动1级响应
3月21日,调整为2级响应
……
短短7天,平湖的大街上又恢复了车水马龙。迄今为止,平湖再没有发生严重的疫情传染。
这对一个人口只有67万的县级市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平湖做到了。正如嘉兴两会的平湖特别报道:战疫39天,尽显一座城的英雄本色!
嘉兴两会特别报道平湖抗疫
我们选择一个城市安家,选择的是那里的自然环境、人文素养、政府执行力、城市安全性等等……而这些恰是疫情中,平湖的闪光点。
5
其次,选择在平湖安家
还离不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房价!
不和北上广比,单在浙江省的89地中,嘉兴市本级及五县的房价尚属于中低位。对工薪族十分友好。
日前,浙江各区县市3月二手房均价排名出炉。
嘉兴境内各区县,排名最高为南湖区,23名;最低为海盐,79名。平均位数约28名。
其中平湖位于全省第45名,嘉兴第6名:
23名,南湖区, 22230元/㎡
25名,秀洲区,20941元/㎡
26名,桐乡市,20703元/㎡
31名,海宁市,19255元/㎡
36名,嘉善县,18480元/㎡
45名,平湖市,16556元/㎡
79名,海盐县,11328元/㎡
—— 2022年3月二手房均价(数据源于网络)
如果选择新房的话,平湖主城区的品牌新房,均价一万五六到两万五六选择余地较大,刚需、改善均可满足。
如果跳出嘉兴,和周围城市相比,平湖的房价优势就更明显了。
毕竟上海地区的平均房价已达到7.17万/㎡。差距不是一点点……
随着今年6月沪平城际开工,预计2025年试通车。未来50分钟可达上海繁华腹地。同城生活近在眼前!
6
正如英国学者埃蒙·马丁曾提出“后灾难消费心理学”。
这个理论是说,在地震、战争、传染病等重大灾难之后,人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各类商品的选择会出现明显的倾向性改变。正如我上海的朋友,现在非常热衷囤货。我想这个习惯解封后也会伴随他很久了……
房产消费,也不例外!
以往无论上海房价多高,在上海拥有一套房子都是大多数沪飘的梦想。未来则要打上一个问号……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一名在上海工作的外省人员,疫情期间被隔离在街边的电话亭里。难以想象这么多天,她在这个狭小的电话亭里是怎么生活的。
最后来自老家的救援队找到她,给予了妥善安置。
有个很遗憾的事实,这轮疫情里:太多沪漂没有受到善待。
相信这次上海疫情缓解之后,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再留恋大都市的繁华。而是选择回到家乡或者转向都市圈其他更宜居的城市。
真诚欢迎届时大家来嘉兴逛逛,平湖看看。
城市宜居,百姓可亲
物价适中,潜力巨大
此外,经过2020-2022,大部分浙江人对家乡的满意指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原本打算移民的、换城市的,纷纷放下了念头。
最终,你会发现
“踏遍青山人未老,浙里风景独好!
等疫情结束,第一件要做的事:来平湖买套房,安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