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民政部公布了2021全国结婚统计数据。
2021年结婚登记数据失守800万对大关,以763.6万对的数量,创下了该统计数据36年来历史新低。
结婚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滑,目前适龄结婚主力人群就是90后,由此可见,年轻人对结婚已经越来越不感兴趣。
同时公布的还有2021年的离婚登记数,213.9万对。
啥概念?就是过去一年结10对,离3对。
一边是结婚数量往下走,另一边是离婚数量往上升,生育人口数量自然惨不忍睹。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20年这个数据是1200万,19年是1475万,同样也是断崖式在下跌。
结婚至少得2个人,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结婚登记数量还将继续下行……
一边是国家在鼓励大家生三孩,一边是年轻人连婚都不想结了。这届年轻人到底在想啥?
02
目前普遍的观点,年轻人结婚实在鸭梨山大:
1、年轻人勉强养自己,无力承担小家庭。90后其实是消费主义开始盛行的一代,不像上一辈热衷于储蓄。90后这一代寅吃卯粮,借贷消费特别普遍,这就造成很多人没啥积蓄。维持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况可以,再多两副碗筷就hold不住了。
2、婚恋市场高不成低不就。去除那些家庭条件本身就很好的,适龄男处在事业起步阶段,个人价值还没达到峰值;而适龄女憧憬的男生又是高价值的,这时候就出现了错配。
婚恋市场高价值男女普遍短缺,“郎才女貌”“郎财女貌”终究是少数。这几年衍生出“普信男”“普信女”,其实就是自身条件一般但是对另一半要求特别高,且不愿意降低择偶标准的典型。剩男剩女由此诞生。
3、社会风气变化,结婚开支太大。上一辈人结婚,物质条件要求真的不高,无论是“老三样”,还是“四大件”,亦或是“三转一响”,普通工薪家庭都能承受。
但到了这一届年轻人结婚时候,车子和房子已成了标配,再加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样的文化侵蚀,部分地方保留下来甚至加码的宛如贩卖人口般的“天价彩礼”……为了那一本结婚证的开支实在太大,年轻人结不起啊!
4、结婚生娃机会成本太高,尤其是女生。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需要慢慢打怪升级,你这个人这辈子能混成啥样取决于你35岁之前能混成啥样。但是这个时间节点恰好与婚恋生育重合,这时候矛盾就来了。
对于那些处在事业上升期的女生来说,“黄金年龄”选择了结婚生娃,约等于一年的职场履历白瞎,在这个窗口期你能力被别人超越,岗位被他人取代,都不好说。
所以对很多有事业心的女生来说,结婚成本太高,生娃更是不敢想。虽然国家在鼓励三孩,但一个职场女性在35岁前生三个孩子,别说事业上升了,用人单位敢不敢留你恐怕都是个问题。
03
即便是挪开了以上几座大山,年轻人还得算一笔细账,1+1到底等于几?
1+1≥2,两个人组建一个家庭的整体收益大于等于各自单身,年轻人就该考虑结婚,这也是理想的婚姻,成就了更好的彼此。
1+1<2,说明两个人在一起的收益无法达到***大化,日子能过下去的还好,过不下去的还得考虑离婚成本。这是暗藏着危机的婚姻,需要彼此包容,任何一方不懂事都容易产生裂痕。
1+1<1,那简直就是杯具,结了婚妨碍各自发展,过得还不如一个人时候。这时候单身到底,不结婚就是***好的选择,毕竟风险可控……
有人说了,结个婚没必要考虑这么多,传宗接代繁衍是人类的职责。
但这个时代不同于曾经的先婚后爱,个体强调自我,强调边际收益。谈恋爱你可以感性,但是结婚如果不理性那纯粹属于耍流氓。
时代变了,结婚的必要性大大降低,年轻人想得多,心理负担重,结婚生育大滑坡,少子化成为趋势。
04
***后咱们说回到房子。
有人说房价太高所以导致年轻人买不起房,结不了婚。
这种观点纯属扯淡。看过前文就该知道,“丈母娘经济”只属于年轻人思想负担中的一小块,房子问题更不代表全部。
事实上,现在我认识的多数90后、00后的朋友完全不需要为房子操心,因为家里基本已经为自己未雨绸缪准备了至少一套房。
我也极少看到因为家中拥有好几套房所以在婚恋市场极度吃香的男女。因为当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再多的房子对家庭的边际效应都是有限的。
甚至思想实验一番,房价暴跌,结婚数量会暴涨吗?答案相信也在你心中。
年轻人不结婚,大概率还是心病,心病还得心药医。疏导正确的婚姻观,卸下年轻人思想负担,才是解开这个难题的关键。
房子、房价,不背这个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