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房产网 > 资讯中心> 百家说楼

那些年,平湖人的“房”不胜防。

来源:平湖房产网(www.ph-fc.com)  2022-03-10 16:04:07

摘要: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买房,作为普通人一生中最大笔的消费,谁都希望明明白白,顺顺利利地买套好房。


但说实话,这几年买房避坑的难度是在直线上升的。


买房前“捆绑销售储藏室、虚假广告夸大宣传、体外收取茶水费、签订阴阳合同…


各种套路陷阱防不胜防。



买房后“交房延期或烂尾、装修减配绿化变车位、质量问题强制交房、开发商承诺无法兑现…


乱象丛生又叫人心惊胆战。


尤其是去年开始,楼市行情骤冷,房企压力陡增,更加剧了购房者与降标、减配、甚至停工的楼盘之间的矛盾


以至于有人调侃,前两年买房的人,这两年不是在W权,就是在去W权的路上”。


趁着今年315临近之际,小编特地从政府网络服务平台上搜集摘录了几大类与“买房”相关联的吐槽与投诉。


来一窥平湖人买房遇上的各种“懊糟事体”的同时,也为后来者擦亮眼睛,避开置业路上的坑坑洼洼尽一点力。



不得不说,这里面有些遭遇还真的让人既震惊又心酸,不禁想问,如今买房,真的这么拼人品么?

(声明:以下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有待商榷,且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涉及本平台立场)


01
隐瞒部分实情、涉嫌销售欺诈类

#花30万高价硬买的车位,需要步行20分钟才到#


#买房时要求看车位图被拒,交房后发现竟在小区外#



#卖房时跟客户宣传的会所设施,过后却成了社区用房#


小编说几句:

售楼处为了卖房的套路,相信大家早已见怪不怪。“半个池塘等于一线湖景,几棵树苗夸成皇家园林”


说实话,趋利避害是每一个商家的天然选择,而广告宣传只要合法合规,也没什么可诟病的。


但上面这几位的遭遇,却还是凸显出了客户在购房时的信息不对称现状。而这也就给了极少数无良开发商“刻意隐瞒不利因素,虚假承诺、忽悠客户”的机会。


又因为客户一般都是在交房前后才意识到问题,此时离买房已过去一年半载。不仅搜证举证的难度极大,而且很容易被开发商以“销售个人行为,且该人已离职”等方式搪塞,或者干脆把事情推给另一方,相互踢皮球。


从屡见报端的类似新闻事件来看,这种情况W起权来是“既劳心劳力,又希望渺茫”


如何避免?只能是在买房之前尽可能多看,多问。仔细读一下售楼处对于项目不利因素的公示板,或者向置业顾问咨询,只要你不是故意挑刺,一般都会如实告知你。


另外购房合同里也有不利因素的说明,签之前最好也仔细看一遍,必要的时候,对一些日后可能有争议的内容可以拍照录音,保留证据。



02
延期交付、降标缩水、质量问题类

#延期交付,搭售的储藏室还跟图纸标注对不上#

#精装修品质不过关,保修又不能很好解决问题#



#交房当天电梯就故障,随后故障又频出业主工人被困#


小编说几句:

去年以来,伴随着房企资金链的普遍吃紧,工地停工、材料降标、绿化缩水等已成司空见惯,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交房那一大堆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交付延期,几乎已成市场惯例,以至于准时交付的楼盘恨不得受到市场表彰。


尤其这两年,有些开发商直接将不能按时交房的原因推诿于“受疫情影响”,乃至一延再延,甚至拒绝支付赔偿金。


拿不到赔偿金还算事小,更严重的是那些买房为了落户和小孩入学的客户,延期交付将极大的影响他们的生活和教育。


另一方面,货不对板也越来越成为行业内的惯例。“德国门窗变义乌制造,洋房栏杆变自来水管”有人开玩笑说这几年将迎来最惨交房季。


想想当初美轮美奂的售楼处大堂、沙盘中精致的园林景观、销售描绘的未来高端生活…在交房看到实景的那一刻,于客户的心中轰然倒塌。


当人人追捧的“高品质”不断走下神坛,已经“习惯了”的购房者现在最关心问题,已经从房子能不能按时拿到,转移到了开发商在出现交付问题时,是否对处理问题报有积极的态度和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如何避开这些坑呢?一句话:


买房尽量选择有实力,现金充足的品牌房企,切勿一味贪便宜,选择明显低于市场水平的楼盘。



03
虚假宣传、暗度陈仓类

#买房时承诺一楼带花园,实际业主没有使用权#


#明明两个车位的空间,被偷偷划成了三个#


小编说几句:

买前信誓旦旦,交房却成空谈。一旦出了问题,剩下只有扯皮。相比于减配、质量等肉眼可见的问题,因售楼处(置业顾问)的虚假承诺而引发纠纷一直是近年来的投诉热门。


这种事跟前面第一类类似,难就难在等回过头来的时候,大概率是死无对证。除非这事涉及到一大批业主利益,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持续向开发商施压,才有可能得到处理,否则就光凭一己之力,那基本是哪凉快哪待着了。


当然这种事情的源头,还是在于开发商本身,我们相信大部分开发商都是守法守规,有职业操守的。就算有少数无良开发商想钻漏洞,在现在越来越精明的购房者面前,也不能捣糨糊了。


我们购房者平时也可以熟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遇到明显不合法或不合常理的事情,坚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不管是基于社会责任感,还是业主的合法权益,我们都应该相信没有哪个开发商一上来就是想要把项目做烂、欺骗客户的。


就像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希望未来大家都能开开心心置业,稳稳当当收房。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由相关主体或人员提供,本网刊登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真实性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本资料涉及图片、音频素材均来自于网络,仅供文章渲染所用,不作为其他任何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司删除。
关注房产微信
关注视频号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