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还有三天就是惊蛰。
“时至惊蛰,春雷乍动,万物萌发”
与大自然一样,这个阶段的楼市行情,也被寄予生机勃勃的厚望。
这不,趁着***近市场略有回暖。憋了许久的房东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开始惜售,甚至酝酿着涨价。
听中介朋友说,一些房东已经提前开始飘了:
小阳春还没完全到来,已经接到业主电话要调高挂牌价;还有极个别房东,前脚刚跟买家谈妥,后脚就因为约看房的人多了,坐地起价。
一些热门次新盘里,因为聚集着大量投资老手,又不乏心里膨胀的人,所以业主群里房东的预期也跟着涨了起来。
局部的小范围的购房焦虑,又开始有了零星苗头。
尤其是对价格极为敏感的刚需来说,因为房东稍微涨个五万八万的,他们就需要多付出一年的辛勤劳动。
然而,面对这些突然挂高的二手房,真的有购房者会去做新一届韭菜么?
为了接近事实真相,小编寻访了更多方面了解情况。***终却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实的市场远远没有大面积回暖的迹象。所谓“小阳春”,更多的是人为造出来的假象。
真正的小阳春,或许还在路上,但至少不是现在…
02
在以往的经验中,中介、房产销售是***热衷于鼓吹行情的群体,但如今的某些房东,却更胜一筹:
TA们大多拥有两套甚至多套房产,对金融政策松绑等楼市大环境异常敏感,对城市配套利好等小气候也了如指掌。
丰富的信息源,使TA们总能在每波行情起来之初,就逢低进场埋伏,并在高位出手获得不菲收益。
也正因为如此,TA们始终对楼市,抱有很大的信心,一旦政策端金融端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被想着法的解读出各种“松绑”“红利”“倒挂”…
而一旦市场真的有了起色,TA们也是第 ·一时间行动的群体。在业主群里费劲口舌说服大家一起调高挂牌价,从而拉升小区整体房价,让TA在后续与买家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TA们手里的小区,既有高端改善盘,也有刚需改善盘,但主要分散在各大热门板块的次新盘中。
以南市为例,在去年谷底时期,部分热门小区房东的挂牌价下调了至少2~3千,如今这些房源已经陆陆续续在回调价格。
而这种势头在中介们看来,***是一波不可错失的营销机会。
于是老调重弹,再度搬出“房东指不定哪天涨价,晚买多花十几万,努力一年又白干”的经典话术,大肆渲染市场火爆气氛。反过来又从侧面助推了房东们涨价的“信心”。
只能说现在的房东早就不是过去那批房东了,TA们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甚至赶上了专业的从业人员。
03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房东们这么信心满满的“单方面涨价”操作,市场真的接受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根据我们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大批二手房处在无人问津的阶段,其中不乏性价比颇高的捡漏房源。带看的中介人员服务态度好不说,在谈价格方面也是更倾向于替买房者要优惠。
而少部分房东的一厢情愿,更是很难撼动整个市场上大量的限时特价、房东急卖房源的大量“砸盘”。
热门盘的房东再怎么鼓吹房子好,还有升值空间,也比不上大盘池子里动辄便宜大几千的房子有吸引力。
而且很多小区到了***后,本身就到了这个阶段的顶点,已经长达一两年没有涨过了。
换句话说,靠提升未来房价预期来带接盘者节奏的老套路,也没用了。
所以根据大量一线从业者和中介门店的反馈,节后以来的带看量和成交量虽有所上升,但整体上还是不高的,甚至比不上2020年和2021年节后。
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是正在复苏,但跟小阳春还相距甚远。
04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说,这些带头涨价的房东真傻,明明一点用都没有。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人是天生喜欢跟风的动物。
虽然目前小部分人的涨价不被市场承认,但架不住越来越多的人处于
“别人挂这么高,我也挂挂看”
“反正不着急,那就挂高点,别回头卖亏了”
类似的跟风心理。而一旦这种心理让本就处在互联网“信息茧房”中的我们信以为真,继而推动市场上涨价房源不断增加,降价房东及时回调价格。
那么必定在某个不远的时刻,量变将引起质变。由一小撮人的积极,演变成大范围的共识,那样就真的是小阳春来了。
毕竟,前阵子连高层都承认了,未来房地产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很大。
而作为一个在“形势比人强”的楼市上升期急忙上车的过来人,我深知无数后来者依旧会像当时的我一样:
由***初的坦然自若,到逐渐被频繁敏感的市场消息裹挟,开始陷入焦虑和惶恐,***后成为越来越多“心甘情愿掏钱者”中的一份子。
当然,楼市经历过2021年这一波大起大落之后,有些东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或许,对“涨价”越来越不感冒的人,将会不断增加?
对此你怎么认为呢,评论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