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房产网 > 资讯中心> 百家说楼

地产裁员潮下,30岁的地产人何去何从?

来源:平湖房产网(www.ph-fc.com)  2022-02-16 14:18:57

摘要:地产已进入“黑铁时代”

前几天,万科郁亮主席在2022年会总结称,地产已进入黑铁时代缩表出清是一场生死之战。要么死,要么活,没有中间状态。解决包袱就有开启新征程的机会,包袱甩不掉就活不下去。



曾经地产黄金时代,房企追求高周转,不断招人,恨不得年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出现180度大转变,降速求稳,人员过剩、组织冗余的问题就逐渐显露。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包括万科、碧桂园、华润置地、龙湖、世茂、新城、旭辉、中南、中骏、阳光城、荣盛、雅居乐、佳兆业、奥园、融信、祥生、金辉、俊发、时代、弘阳等不下20家规模型房企进行了组织架构变革。其中,有多家企业进行了不止一次的调整。



组织架构调整也好,人员优化也罢,本质都是“裁员”。一时间地产迎来“裁员潮”,难怪网友戏称“天空都飘着地产人简历”。


有人说,学生兵、刚入职没过试用期的、工龄长的和年纪大的,大概是现在地产裁员重灾区。前两者是因为赔付少,而后两者是因为产出低、成本高。


殊不知,现在房企裁员,根本不存在“免死金牌”一说。谁都有可能是下一个“被优化”对象。


那些30出头,看似“正值壮年”,却“上有老下有小按揭贷款摆中间”的地产人,面对这一轮裁员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天处在焦虑和不安中。


今天,笔者要为大家分享3位刚刚亲历“地产裁员潮”的朋友他们的故事。


或许很多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缩影……



01

送走了一波又一波同事


年前自己被裁




Z君今年35岁,在地产行业摸爬滚打10年,从置业顾问做起,一步步升职。


20年进入某世界500强地产公司,21年5月伴随着集团一纸调令,千里奔波带着孩子从郑州来到杭州,希望自己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没想到下半年地产行情急转直下,11、12月公司进行了2轮大裁员,他幸免没有进入裁员名单,但他所在的大区只剩下他和另一个同事负责所在业务。


Z君说,送走这一波波的同事和下属,让他感觉非常难受。


虽然来杭州就半年多时间,但已经跟这些“战友们”建立起了深厚感情。


尤其不少的兵还是自己带出来的,***后还得自己去找他们谈话,唱黑脸,实在非常心酸。



由于Z君所在房企在21年底开始深陷舆论漩涡,Z君说自己内心很矛盾,打算过完年另谋出路。


没想到的是,这个壬寅虎年的春节都没能让Z君好好过。


22年1月末,集团人力打电话通知Z君,所在的项目组全体被裁,劳务关系终止在1月29号,赔偿金延期半年进行支付。


消息突然,Z君打电话问了大区人力和领导,全都不知道啥情况,后来得知是集团总裁亲自下的安排。


Z君非常愤怒,为了省春节期间那么一点点员工工资,连工作交接的时间都不给,近千户的业主未施工、未交付,多家合作供应商未付款,未安排的工作也不在乎了吗?


他实在不能接受这样的行为,而且年前***后***,毫无征兆的跨级别通知被裁,实在无底线。


可又能怎么样呢?迷茫不甘委屈愤怒,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但日子还得过。


现在的情况,甚至算不上是鸟尽弓藏,毕竟房企自身难保,个体再多抱怨也无济于事。


不同于很多人被裁后把精力放在跟老东家磨赔偿金上,Z君在春节广泛联系圈内朋友,寻找合适的契机,做好了春节后再就业的打算。


按他的话说,地产行业现在形势比人强,但自己要继续吃这碗饭,那就得人比形势更强。


祝愿Z君早日在其他房企重整旗鼓!



02

从“人才储备群”


到“再就业群”群主




21年的冬天似乎来的比往年要晚,但身处地产行业策划岗的M小姐,提前感受到了一夜速冻的冰凉。


先是自己所在的策划岗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她所在的四线城市地产项目,营销逐渐被分销渠道绑架。


以前自己挖空心思做推广、投放、包装,现在自己一没钱二没权,感觉自己的角色越来越可有可无。


随着地产裁员潮的到来,没人再去谈论哪家房企的战略正确,谁谁的能力卓越。


18年万科内部大会流出“活下去”的***终目标,没想到3年不到成了整个行业和从业人员的共识课题。



虽然自己好歹还有项目在做,但集团很多同岗位的同事已经被“优化”。


M小姐的微信中,“地产人才储备群”群名先是被改成了“地产人不失业群”,后来改成了“地产人再就业群”,作为群主的她百感交集。


里面谈论的内容从往日的城市战略、公司战略等形而上学的话题,急转为如何让公司活下去,***后如何让自己生存下去;如同饥荒的时代,吃饱、穿暖成了***的话题。


M小姐工作10年,真正入地产这一行5年,也在自己上一个项目投资了一套房子。


但没有哪一刻像过去这半年这般焦虑。这个焦虑不仅仅来自于失业的危机,还有加杠杆购买的房产的贷款。


由于房住不炒的精神,没有了流通性的房子不再是资产,每个月的月供却永不迟到。


房子对于自己来说只剩压力,她不能失业,更不敢失业。



截止发文,M小姐还没有正式接到通知被裁,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尤其自己所在房企已经大半年不再拿地,自己服务的项目一旦结束恐怕就是失业之时。


对她来说,30出头,之前的岗位职级也不是特别高,在庞大的地产失业大军面前,策划岗的供应量实在微不足道,自己也不是具备特别大的优势。


一旦失业,很有可能就要跟做了五年的地产行业说再见。


M小姐曾经有过创业梦想,做婚庆,开活动公司,甚至有过一段时间想开婚介所。但她也坦言这些创业激情伴随着进入30岁后,逐渐消退。


地产这行让她体会到了“来钱快”“来钱爽”的快乐,自己已经产生了很强的路径依赖。让她突然30多岁失业,再去干嘛,真没想好。


M小姐***后问了我,我也想问所有地产人:


到了这个年纪,如果不做地产,你想做什么呢?你还能做什么呢?



03

从投拓到互联网大厂品牌岗


有人成功转型




M小姐的问题,S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S君是我朋友圈中少有的跨界转型,且取得不错成绩的范例。


S君本身也属于半路出家,人生前几年啥活儿都干过,营销出身且大学还是非常不错的他,19年在朋友介绍下在北方某二线城市的世界五百强“某大地产”投资部门入职。


但21年初,他就毅然从尚未显露暴雷迹象的某大主动离职,开始了颠沛流离但又丰富多彩的新一年。


S君说,如果把某大地产投资部门比做包子馆,员工就是厨房里的伙计们,有剥葱的、有擀皮的、有剁肉馅的,每一个普通人都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零零碎碎,也无法真正拍板做啥决定。


这让他产生很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他对于自己是否应该继续从事这个行当产生了怀疑。


考虑到在一个城市、一个行业工作的越久,放弃的成本一定越高,虽然不想就这样放弃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更不甘心被无差别的温水煮。


于是在职期间,S君开始了自我技能提升,从零开始接触短视频。


彼时抖音已经火遍大江南北,不同于普通人刷视频看热闹看小姐姐,S预感短视频可能是未来几年的一个风口。


新媒体是一个较为容易的切入点,即便是没有任何经验的人,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在这条快速生长的赛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拥有更多的机会。


得益于超强的学习能力,以及主动请教的好习惯,S君上手非常快,很快做出了感觉。


我有幸认识S君也并非地产项目上的合作,而是共同在一个短视频交流群,因为对某地产话题产生了共鸣,所以加了好友,没想到地产斜杠见斜杠,两眼泪汪汪。


S君从某大离职那会,严格意义上还是地产***火爆的阶段


当时笔者甚至对S的选择颇为不解,尤其在知道他去了一家短视频创业公司,人少活多,需每天花大量精力来填花式的坑。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些“多做”的工作,使他能快速的积累经验。


S君每天尽可能的压缩自己的时间,沉浸在不同的媒体app上面去观察,搜集各种头部账户的爆款视频,当信息量接收的密度足够大时,就会有很多惊奇的发现。


加上得到前辈大牛的指点,有幸在很短的时间里经手几个不错的项目,把某知名教育类上市公司短视频账号,代运营做到了20w+粉丝,其中的一条爆款视频有2000w的播放量。


21年下半年,正当S老东家某大陷入暴雷风波之时,S君告别了那个初创公司,入职了某互联网大厂,负责品牌岗。


要知道,据传闻这个互联网大厂对于社会招聘人员要求非常苛刻,S君硬生生是用自己的作品当敲门砖,实现了逆袭,也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华丽转身。







上面三个故事都是笔者朋友的亲身经历,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30多岁的年纪遇到了职业生涯难过的一道坎儿。不同的是,有人选择振作,有人感到迷茫,还有人给了自己崭新的开始。


曾经地产人这份职业有多么令人羡慕,如今就有多么的一言难尽。没有能够在行业***高潮时急流勇退,而是被动在行业低谷时期遭黯然优化。30岁的地产人,真的真的不容易


但无论如何,日子还得照样过,只要你不说出“高不成低不就”这样的话,没有选择躺平,那么希望梦想都应该继续在!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所以千万千万不要倒在明天晚上。


你和你身边的地产人在过去一年又有怎样的体悟与心得呢?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由相关主体或人员提供,本网刊登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真实性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本资料涉及图片、音频素材均来自于网络,仅供文章渲染所用,不作为其他任何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司删除。
关注房产微信
关注视频号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