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度来势汹汹,身处“包围圈”的平湖,防疫形势也陡然严峻。在此先倡议大家,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共同守护病毒结界。
言归正传,这两天我一个朋友再三犹豫后,终于选择了买房上车。
作为24K纯刚需的他,在错过了2016年、2019年初两轮行情后,早已没有撤退可言。而他之所以在这个节骨眼痛下决定,除了感觉到开发商的优惠正在慢慢收回外,***大的原因竟是,害怕市场像2020年初那样——
疫情高峰期过后,房价重启上涨之路?
看到这句话,估计有些朋友直接坐不住了,先别着急“开喷”,因为这的确就是我们在2020年亲身经历的魔幻现实。
那一年春节刚过完,疫情还未完全散去,大街小巷的热闹尚未恢复,楼市就露出了火爆的苗头。
售楼处到访量日益增加,开发商折扣接连收回,成交量不断攀升。到了五六月份,楼市热度被彻底点燃,之前的滞销项目统统进入火速清盘节奏。
而这之后,土拍白热化也紧跟到来,***不断涌现,楼面价不断突破的另一面,新房售价也迎来了“大跨栏”。
02
对于这一波发生在调控大背景下的跳涨,各中原由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
后疫情时代为了恢复经济,政府给了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开发商的预售证好拿了,购房者的贷款也容易了,对于楼市来说,这样的程度已称得上微型“救市”。
当时笔者作为光荣的“无产阶级”,在隐约感觉到房价可能要涨的那段时间,也同样焦虑不已,希望这次的行情转向来得不要那么快。
但偏偏天不遂人愿,没过多久市场就沸腾了,只能遵循“形势比人强”的规律,抓住***后的机会上了车…
而现在,又一波疫情小高峰来了,很多人开始紧张“这轮疫情过后,房价还会再涨么?”
03
首先说我的观点:大涨不可能,小涨大概率。
我们先来看2020年那波的逻辑线,其实是:
疫情导致经济活动停滞→实体遭受重大打击→货币宽松以对抗压力→资金流入楼市→地价房价飞涨
也就是说,疫情和房价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只有间接关联。
而另一方面,进入2021年之后,楼市调控进入真刀真枪阶段。从原本的“限价”,一下子来到了“限售+限购+严贷”多管齐下的调控局面,个个快狠准。
所以,个人认为,只要现阶段的楼市调控不松动,即使2022年再次因疫情影响而迎来“放水”,这个水也无法像2020年那样大量流入楼市,更无法形成推动楼市投资旺盛的力量。
逻辑变了,房价重现2020年的大涨是不可能的,但小幅震荡上行却是大概率事件。
原因在于,今年楼市调控进入深水区后,焦虑和不安就如同幽灵般一直伴随着市场,谁都担心自己就要成为***后的“接盘侠”。
换句话说,当下所有有产者,其实都是盼着房价还能继续向上的,哪怕没了“一夜暴富”的可能,但至少要保持作为一种固定资产的正常收益。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一有政策上的风吹草动,民间就自发的解释成各种对楼市的大利好。
说白了,大部分人都不想房价跌,也承受不了房价跌的后果。
04
所以,2022年,弱周期的、分化明显的“慢牛”行情,或成楼市新常态。而对于宜居宜业的平湖来说,稳定健康的楼市基本盘,将走向“慢涨与长牛”或许是大概率事件。
“慢涨”是因为“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方向***近一再被提及,而对于不是涨就是跌的楼市来说,正常能够跑赢CPI和通胀的涨幅,完全是符合初衷的。
“长牛”是基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远未结束,各国还在大放水的宏观研判,到时候水不是到股市就是到楼市。
***近央行于12月6日宣布的“全面降准”,可以释放大约1.2万亿的长期资金。而前几天中央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也强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放在当下来看,这像不像2020年3月份那会?
2022年的平湖楼市,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昨日重现”,不妨一起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