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房产网 > 资讯中心> 百家说楼

平湖调控4年后,那些想买房的人,如今买的起房了吗?

来源:平湖房产网(www.ph-fc.com)  2021-09-30 16:39:18

摘要:房子,永远都是一个人生活的底气。

说起买房,大家都成了有故事的人。



而今天我们想谈下平湖调控的故事。


2017417,平湖限购政策出台。一个平湖地产界值得铭记的日子,平湖楼市也掀开了崭新篇章。


当时平湖限购主要针对要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家庭。


总结来说:1、本市户籍家庭购房不受影响;2、非本地居民限购一套。


相对其他城市动辄社保几年的“休克式”调控来说,手段相对温和。


而这一调控政策一直延续至今,直到2021316,平湖调控加码,进入限售时代……

 

17年出台的限购调控,距今已经四年多,平湖的楼市情况怎么样了呢?



想象中的房价暴跌,原来真的只是想象


从限购政策,到现在的限售政策。起初,大家应该都预想过无数次房价下跌的情形,可偏偏没想到限购后的平湖房价,依然没有大幅下跌.....


我们先看出台限购的17年当年和限售出台的今年,新增住宅预售价格的变化:


备注:数据0是当月无预售证公示

数据来源:平湖房产网预售证信息统计


如图可知,他调任他调,预售价格始终稳如泰山。且对比两张图也可以看到,平湖一手房预售价格从2017年到2021年是一路攀升,从13000-15000的价格箱体迈向了17000-21000。


看来,调控之后房价暴跌的想象,也就只是想象了...

 

对谁的影响最大?


对于首套刚需购房:完全没影响。

对于炒房客:超级六选一。

对于置换购房:得先把房子卖掉。


限购调控的意义,表面上是拉长了交易周期,其实是规范化房产交易流程,加强审核确保购房者的购房资格。



主要影响是针对需要置换的客户,不能采取先下定了房子再出售的做法了。过去在牛市周期里置换房子,有个做法是“先买后卖”,下定网签后再出售现有房子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房子卖掉后,找到要买的房子之前,中间这段时间有“踏空(涨幅)”的危险,而这个政策恰好针对这类人群,今后无法进行“先买后卖”的操作。


其次是炒房客,在经历全嘉兴各六套之后,利用全款优势拿下房源,快速出手回笼资金,以后只能超级六选一,而且对房产的潜力更加看中,以防成为接盘侠。


除此之外,对于真正的购房刚需,影响不大。


换个角度想想,买房其实是一种助力


面对“高不可攀”的价格,很多人会因此而惧怕买房,但其实不妨换个角度想想,买房所面临的一切其实也可能是安居于此的助力。说实话,相信许多买房的人都不是为了炒,更多都是为了支撑一个家庭普通生活的住所。


通胀几乎是全球每个国家伴随经济发展都在面临的难题,毕竟全球央行处于一轮又一轮的放水大环境周期里,全球通胀对国家和人民的资产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打折。


每年货币和购买力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贬值,去年10块钱能吃到的一碗清肉丝面过年转眼就变成了13块钱,以国内目前现状还能有什么样的产品能跑赢通胀?


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最近叫苦连跌的基金产品?都不是,只有房子是唯一公认的能够有效对抗通胀的,安全系数很高的产品。钱用来还房贷,扛通胀至少不在话下,有房也被很多金融机构视为拥有扛风险能力,过往办过签证的都知道,有无房产可以视为资产的重要标志。



什么时候是买房的最好时机?

 

只要你是刚需,现在永远都是最佳买房时机。因为房价在什么时候去看都是贵的,如果因为贵就犹豫不决耽误时机,五年之后再回来看这个价格,说不定就会后悔为什么当初没买。


平湖楼市调控从表面上看,是限购越来越严格,实际上可以从另一个方面理解,越严格说明越能买。调控正逐渐把楼市泡沫挤干净,驱逐炒房客,让楼市更健康发展,迎接楼市未来的都将是真正的需求用户;


这个时候如何挑选?给三个建议:

1、看价格


不是说便宜的房子就要买,贵的房子就不买,是学会看性价比。

如果实在不懂性价比,就选一个成熟社区,这种社区人气足、配套全、交通好、管理优、开发商实力强,生活的大环境有保证。


2、品牌

选房要选大品牌,购房安全、建筑质量严格把关、物业靠谱等等优势

在市场日益激烈的今天,综合实力强的房企才能走远,这是一个逐渐更新、淘汰的时代。


3、区位

最稀缺资源以及概念集中的板块。

未来潜力最好的轮廓素描,也实实在在构成了房价支撑。


最后,那些想买房的人,如今......


今年对于影响地产波动最大的因素,来自于金融端:一手利率提高,二手面临停贷。


许多买房者感受到了空前压力,更有人高呼降房地产杠杆错伤刚需。


结果来自市场的声音很快传到了高层耳朵里。9月27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提到了房地产:


「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换个意思就是「尽最大能力防止『误伤』刚需群体。」


普遍解读,这是给了市场正向回应——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定会竭力维护……


所以,还有啥可慌呢?


房子,永远都是一个人生活的底气。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由相关主体或人员提供,本网刊登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真实性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本资料涉及图片、音频素材均来自于网络,仅供文章渲染所用,不作为其他任何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司删除。
关注房产微信
关注视频号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