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多地都即将迎来今年的第二次集中土拍出让。上一次土地出让的火爆,许多人还历历在目。许多城市的地价纷纷创下新高(画风如下)
这一次还会再掀高潮吗?
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为什么这么说呢?多地吸取上次集中土拍的经验教训,纷纷出台了土拍新政。
“竞品质“成为新一轮土拍的标配。
要理解这次土拍新政的威力。需要先花一点时间,梳理下近年来各地的土拍都是怎么演变的。就像一路升级打怪,终于迎来了大BOSS!
02
土拍1.0——现场竞拍,价高者得
最初的土拍大多为——现场竞拍,房企们齐聚一堂的举牌报价;最经典的一幕就是2017年嘉兴集中土拍,房企报名实在太多,最后弄了个大剧院来举行,某房企代表在成功夺地后振臂欢呼!这一振臂,载入史册。
土拍2.0——网上竞拍,价高者得
后来大家觉得这种现场报价,太让人上头了。大家还是网上竞拍吧,互相不见面,也不知道有多少家房企参加,都有哪些企业参加。这样可以少点刺激!
但依然屡屡拍出高价,溢价率动辄翻倍,甚至200%-300%也不在话下。
土拍3.0——封顶熔断+竞配保障房
随后,多地开始推出“熔断机制”,即当土地价格达到封顶后就不再往上拍。转而进行配建住宅或保障房面积的竞拍。
这样设置的初衷是先设置一个最高价,使得楼市不再出地王;其次用无偿移交保障房的形式,增加开发商的成本,让房企们望而却步。
但后面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房企们照样高歌猛进,地价是被限死了。但是保障房面积却一再创新高。有的地块最终一大半都是保障房,只有一小部分是可售的商品房。
有人会问,房企这是来做雷锋吗?当然不是,最终无偿移交的保障房都会换算做成本,加在可售的商品房上,让购房者来买单。
这个阶段,楼市新增了一个名词叫做“实际楼面价”。
指的就是将保障房折算进商品房后的真实土地价格。有的地块只看熔断价的话,楼面价只有7、8K,但实际楼面价翻一倍还不止!
土拍4.0——限地价+限售价
在以往土拍中,不管熔断价设置多少,竞配保障房面积多少。开发商最终都会加在商品房部分,让购房者买单。
戏称“羊毛出在猪身上”。
政府把原本需要支出财政建设的社会保障房转嫁给了开发商,开发商又转嫁给了购房者。对控制房价不起作用,反而助推了房价上涨。
于是在宁波、杭州等地,又纷纷升级土拍策略。改为限地价+限售价的双限。在土地挂牌时就明确该地块上的商品房未来售价多少。这就意味着,开发商在熔断后继续加的保障房,都要在利润空间里出。对房企的开发成本是一大考验!
但即使如此,依然诞生了不少高地价。看这几年宁波和杭州的土拍热度就知道了。老百姓对此无奈戏称“房价越来越贵,品质越来越差”,“用最贵的价格,买最差的房子”。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地价和售价都限住了,竞拍越激烈,实际楼面价越高,留给造房子的资金就越少!
导致楼市一度出现“新不如旧”的怪相。开发品质严重开倒车!
就是因为双限之下,能造出来不亏已经要拼尽力气,品质这种东西太奢侈了;反观老盘,当年拿地售价都没有如此严苛,反而诞生了不少高品质的小区。
同时还诞生了另一种怪相——疯狂搭售。
毕竟开发商投拓们也不是傻子,明显亏本的生意怎么会做。人家其实自有另外一本账,那就是卖房时各种捆绑,精装修、车位、储藏室等都是小儿科,还有升级包,软装包等在售楼处里等你……总之,办法总比问题多!
03
土拍5.0——竞品质,现房销售
时间终于走到了2021年8月,杭州第二批31宗宅地集中挂牌,最新“土地新政”也随之出炉。与以往不同的是,新政不仅修改了溢价率上限,还首次试行“竞品质”+现房销售。
不过,这一政策并非全覆盖,而是从31宗里选择了10宗宅地率先试水,告别了单纯价高者得,先竞“品质方案”,获得资格后再进入“竞地价”程序,最后通过先验收后以“现房销售”的形式确保方案落实。
同时,对参与报名的门槛也大大提高。以往房企参加土拍,一宗地需要缴纳若干竞拍保证金。杭州此前为5000万,平湖许多地块1000-2000万不等。
而根据这次新政,保证金将提高到宅地的20%-30%。由于杭州地价大多超过十亿元,保证金就高达数亿元。
从之前的5000万元提高到保证金的数亿元,对房企而言,这意味着拍地的资金门槛大幅提高。在集中出让的情况下,房企想同时参加多宗地块的竞拍的难度大大提高。
例如第一次集中土拍时,掏出5个亿可以报名10宗地块的竞拍,这次可能就只能参与2-3宗地块的角逐。
这样,单宗土地的报名人数就会锐减,竞争的人少了,热度自然就低了,价格也就稳住了!
再加上前段时间,监管部门再次敲黑板“房企买地金额不得超过销售额40%(含并购)。国家在各地二次集中土拍之前重申红线。就是给各房企敲响警钟,报名前对自家的拿地销售比心理要有点数!别瞎报!
此消息一出,我就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今年的二次集中土拍房企巨头们要集体消失了。
所以,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这次土拍新政不仅仅是一次单独的新政。
更是在以往土拍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升级演化而来。几乎把土拍游戏中所有漏洞都堵上了,全部门槛都提升了,360度无死角!
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下,很难再出现地王。许多城市的最高地价,或许都要定格在上一次土拍的记录。
看到这次的土拍新政,我只想说“稳地价,稳房价”,各地政府这次动真格了。
04
那么,接下来2大猜想:
猜想1:平湖接下来土拍会否跟进杭州拍新政?
对此我觉得:部分借鉴,因城施政的可能性更大。
本轮杭州土拍的新政还是十分严格的,可以看作调控的一次升级!但从近期嘉兴楼市的表现来看,稳字当头。没有进一步出台调控的紧迫性。
部分借鉴的概率较大,如重点地块加大对品质的要求,打造封面作品等。
平湖暂时没有出台竞品质的土拍新政,但从近期主城区的土拍来看,早已有此苗头。
如文桥里的带方案出让、南市新区的明湖璟园地块和滨江南市地块“外立面需采取铝板建设,成本不低于1000元/㎡”,都是高品质、高要求!
此外对小区的地面车位、车位配比、绿化率、建筑密度、建筑风格等都做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可见,在品质化开发的道路上,平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先人一步!
猜想2:二次土拍后,楼市是凉凉还是回暖?!
最后,如果土地市场热度降温,那么楼市会遇冷吗?甚至网上出现了“下半年买房,客户要成大爷,房东开发商要当孙子”等夺人眼目的言辞。
对此,我认为:
新政≠楼市降温,更≠房价下降
只是当潮水退潮时,你才知道谁是在裸泳。而真正有实力的城市,则会在一轮又一轮的调控中,变得愈发基础扎实,含金量十足,价值愈发彰显!
尤其是平湖在全省怒刷存在感。
先是,7月28日喜提浙江首批28个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成为缩小地区差距领域的试点示范区。
接下来将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高效发展!
同一天,在《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中平湖再创佳绩。位列全国43,全省第十。比上年排位跃进了6个名次!
与此同时,提出在主城区90平方公里范围打造公园城市。按照中优、南进、北融、东拓、西联进行总体布局。对全市的生活品质、教育医疗、交通配套、消费品质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划。
品质平湖,品质生活,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