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疫情之下,“变化”成了这个时代最深刻的标签。
短短十几个月之内——
医药行业走向集中采购;房地产划上三道红线;互联网接受反垄断捶打;学科教培迎来双减飓风…
那些市值万亿级规模的行业,纷纷迎来了强有力的调控;曾经堪称巨无霸规模的企业,说凉凉就凉凉了。
高层的改革决心和雷霆之力,远超以往任何一年!
而前几天,人民政协报更发文直接指出“优化生育政策,从推倒影响生育意愿的一座座大山出发”。
哪些是面前的大山?当然非医疗、教育、住房这些民生领域莫属。
目前医疗、教育的整顿已经充分展现出政府的霹雳手段,而剩下房地产这个“顽疾”,这次势必要动点真格了。
事实上从去年末开始,房地产调控就在加码的路上没停过:
房企三道红线、严查经营贷炒房、二手房指导价、集中供地、提高房贷利率…
而最近,住建部更是直接联合八部门发布通知:
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不光立了军令状,甚至连期限都给了,背后的意志可想而知有多坚定。
02
一起来划下这份通知里的重点(关于房屋买卖部分):
八条用八个字总结起来那就是“精准打击,全面围捕”。
首先从“舆论源头”抓起,坚决遏制炒作的歪风邪气。对象不仅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和中介,也包括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等口径。
打击范畴也十分广泛,除了传统重灾区“学区承诺、地铁等市政规划引起的升值误导等”,还有部分自媒体“夸大事实、虚假承诺”的行为也在打击之列。
接着就是针对“炒房行为”本身从三个层面三管齐下。
开发商:对于捂盘惜售、暗地里加茶水费、违规挪用预售资金等行为都会被取缔。而捆绑车位、储藏室等变相涨价的道路也会被堵上。
炒房客:重点打击囤积房源,业主联合做庄,抱团涨价等现象,同时严打套取“消费贷和经营贷炒房”的行为。
中介:遏制机构或个人协助炒房客办理违规贷款入市,非法逃税等行为,同时捏造各种“楼市利好,房价要涨”的不实信息,也将被严厉打击。
一套组合拳下来,可以说全方位无死角把已知的漏洞都堵上了。
而结合前面所说的3年期限,可以预见最迟到2025年,楼市必有剧变。
03
堵住炒房漏洞好比釜底抽薪,是从源头上遏制。但是大家热衷炒房的思维惯性没那么快扭转怎么办?那就需要另一招扬汤止沸——
稳房价,尤其是二手房房价。
具体措施快狠准:二手房指导价。
(目前实行该措施的城市已有7座,上海、深圳、成都、宁波、西安、无锡、东莞,未来大有向全国铺开的趋势!)
上述都是热钱扎堆,炒客聚集的热门城市,所谓打蛇打七寸,实行二手房指导价的意义,在于
直接拉低眼前的房价均价,降低未来的市场预期。
因为炒房最主要就是炒预期,作为主要炒作对象的二手房,要么通过地价哄抬房价,要么通过拉高挂牌价炒作房价。
而如今指导价约等于“限价”,再配合金融面同步的二手房限贷,二手房市场已经凉了一半,而且会越来越凉。
有些手握多套房的人当时就急了“二手房招谁惹谁了,为啥要对它下手啊?”
因为二手房交易背后的原罪,已经大大不符合当下的发展需要了:
既无法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也不能给开发商回笼资金,为银行修复负债表;有的只是炒房者利益的满足,并反过来刺激出更多的炒房需求;更别提那些大肆获利者套现离场,甚至把资产向外转移,留下一地鸡毛,威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可以说这次调控的枪口,已经抵在了炒房者的脑门上,将用三年时间把各环节堵住——房住不炒,说到做到!
或许对于部分炒房者来说,现在已经如履薄冰了。
04
然而每一轮政策调控,总有被误伤的刚需!
就像当下这个阶段,很多购房者真实的置换改善需求,正由于二手房成交难度不断增加,成交周期不断拉长而不得不搁置。
甚至于踏空行情,错失二次置业的良机。
为此,我们郑重向您推荐“平小房”平台。
一款更懂平湖人的找房小程序
二手、新房、买卖、租房、各种真实房产信息应有尽有
轻松看,放心选,实用工具,一键查询
无需下载,只要打开微信
下拉搜索小程序:平小房
或长按下方小程序码
即可解锁平湖购房新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