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 NO1
最近听到一位朋友由衷的感慨:
“谢天谢地,平湖楼市终于有了回归平静的迹象。”
他这话并非空穴来风。
作为九零后纯刚需的他,上半年亲眼见证了一手房千人摇的壮观场面;也亲身经历过二手房上午看完下午房东就涨价的无可奈何。
但现在呢?用他的话说:
“十个售楼处有九个冷冷清清,进去之后置业顾问的接待明显热情了,与之前的佛系介绍简直天上地下。”
至于二手房,更是凉意阵阵:
“我委托那个中介,据他自己说已经2个月没开单了。以前看房总是我们先找他,现在,一天能打好几个电话推荐房源。”
……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从去年初开始一路傲娇的平湖楼市,终于出现了逆转趋势。
相信这一刻,无数像我这位朋友一样的人,都期盼已久。
那么我们不禁要发问,市场隔夜转凉的背后——
究竟是新韭菜的生长速度跟不上挥舞的镰刀?
还是面对新政调控和土拍结果,大家干脆学会了躺平?
这确实值得探讨。
贰 | NO2
如果说2020年是属于“内卷”的,那2021年则无疑是“躺平”元年!
所谓的躺平,主要集中在90后至95后人群中。
普通人从步入社会,到成家立业绕不开的这几件大事,在TA们眼里有了新的应对方案:不婚,不育,不买车,不买房。
是的,这些在TA们眼里统统不需要,甚至说不在乎。
很多七零八零后的前浪不理解,怎么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叫苦?之前天天喊内卷,现在索性要躺平。
“谁年轻时没点压力呢?怎么一点压力就把人压垮了?”
然而,像这样说教意味的指摘,在如今往往沦为年轻人嘲笑和反叛的对象。
你说的越起劲,我越想躺快点。
因为,只要站在年轻人的角度上设身处地想一想,是真的难啊!
以我们的小平湖为例,2015年前后,小编刚毕业参加工作那会,市区新房均价五六千,最高端的楼盘也没过万。
大多数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即使工资不高,但是艰苦奋斗三五年,也还是能够攒出一笔首付来的。
但2017年以后,房价逐渐在上涨路上一去不复返。相对而言,工资涨幅却显得微不足道,个人奋斗变得不再至关重要,选择早点买房才是。
而年轻人想要靠自己攒钱买房的难度更是呈几何级数式的增长!
但彼时的年轻人还是幸福的,可以厚着脸皮掏空“六个钱包”来抓紧上车。
但如今,恐怕连“六个钱包”也已经捉襟见肘。
于是年轻人只能选择躺平,看起来既是“放过”自己,也是“放过”家庭。
因为任何一届年轻人都不傻,更不懒。只是每一代人面对无能为力,无路可走的社会现状,都会产生了自己适应社会,维系生存的一套法则。
叁 | NO3
所以所谓“躺平”,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年轻人面对商品经济泛滥,资本社会过度“内卷化”的无声抗议。
虽然它归根结底是一种自我选择,他人没必要过分指摘,但是从真实的社会运行法则角度,我们还是不得说一句大实话:
你以为你真的躺的平么?
如果选择“躺平”是为了跟资本对抗,避免被割韭菜,那这不仅是两败俱伤的下下策,而且——太天真了!
不结婚不生育,婚庆和育儿省下了。但却助长了单身经济更加繁荣,你依然会在养宠物、玩游戏……等方面投入,区别只在于割哪些环节韭菜,割多割少而已。
再说回房子上来,这辈子不买房,就能避免被银行和开发商割韭菜么?不能,因为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多数需要租房子,如果租房子,那是不是变像通过房东割了你的韭菜?
更何况被银行和开发商割了韭菜的,虽然躺不平,但手里好歹多了套资产,被房东割,最后能剩下什么?
有人肯定会说,大家集体躺平都不买房,那房子卖不出去自然会降价,资本家割不到韭菜就会走向破产!
先不管大家都不买房可不可行,就算这个前提成立,房价暴跌了,那资本必然在其他方面变本加厉,同时还会减薪、裁员,受伤害最大的不还是躺平的韭菜么。
除非大家集体退出现代社会、退出商品社会,不然,躺平永远只是乌托邦式的美好幻想。
肆 | NO4
话到这里,似乎年轻人连躺平的资格都没有,那又该怎么办?
笔者认为,应该以下两种态度是最可取的:
其一,端正心态,泰然处之,脚踏实地奋斗!
从近期的社会热点看,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内卷化问题。“十四五”规划对教育公平化、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都做了针对性的工作部署。
而人民最关心的房价问题,在政府越来越先进的监管和调控下,也将逐步解决。换句话说,年轻人现在的主要工作不是自怨自艾,批判时代,而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总能等到上车机会。
其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躺平≠颓废!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选择躺平是个人权利。而理想话的躺平,是在清晰的认识了自己的能力之后,坦然选择与能力相匹配的欲望,是自己和自己妥协的豁达态度。
这样的躺平,和“不工作、不消费、不学习、不上进”的颓废式躺平,是两码事。
最后把话题开放给各位,
你认为平湖楼市的凉意背后,
是这届[躺平的韭菜]不好割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