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房住不炒”大方针下,金融监察再加码!
继北上广深等城市后,浙江也发文严查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消费类和经营类贷款以及“冻资”等涉房贷款业务。
3月以来,浙江银保监局已针对银行业机构开出10张罚单,涉及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成为重点排查、监测对象。
有相关人员介绍,监管层要求各银行在3月底完成对各类涉及房产违规贷款的自查,4月还将进行抽查。目前各大银行均已接到文件通知。若银行在自查过程中发现有客户存在流水数据疑点,将会要求客户提供他行的流水配合调查。
电影《小兵张嘎》里面一句经典台词:别看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
浙江严查涉房贷款,可以说是追溯式的“拉清单”,而一些此前违规贷款,并把这些钱拿来买房的购房者,恐怕要小心了!
02
经营贷炒房,这个套路我们房产网已经揭露过很多次,这里再做一次解释。
简单描述过程分三步,***你先想办法借钱全款买房,第二把房子抵押给银行申请经营贷,第三等钱到手了,把借来的钱还掉。
如此三步操作后,你的房贷利率瞬间就转变成了经营贷利率。
而我们都知道,现在房贷利率基本至少在5.2%起步,而且放贷速度又慢,不一定拿得到钱。
但是经营贷则非常灵活,而且利率又不高,4%左右,如果贷款200W,如果按照30年计算,利息跟房贷比能剩下整整50W+。
为啥会有这么明显的空子可钻,是因为经营贷本来就不是让你买房用的,而是帮助中小企业去补充经营和流动资金的。尤其去年新冠疫情影响,国家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降低了经营贷的申请门槛。
这一降就不得了,有些人立马察觉到了低成本撬动杠杆的要素。一通操作,拿这些钱去炒房,甚至还有些人拿了经营贷,买了房再抵押,再买房再抵押,空手套白狼。
而这背后,其实也不乏一些银行客户经理的身影,他们暗中指导客户如何去进行操作经营贷买房(对他们而言,放贷任务完成了)。
从过桥资金,到营业执照,再到贷款审批,“黑产操作”堪称一条龙服务。
而***惨的,是一些不明真相的、规规矩矩的购房者,他们一边会纳闷哪来那么多全款购房者,一边悄无声息地被这帮“经营贷购房者”挤压了选择空间,剥夺了购房机会,拉高了购房成本,成为了***的受害者。
03
“经营贷购房”之所以在过去一年时间,蔓延神州大地,甚至这些人如此肆无忌惮,就是认定银行不会抽贷。
但“房住不炒”大旗之下,邪不压正!上层已经盯上了这部分人。
所以,现在严厉要求银行,严查房抵贷,严查经营贷。
***近公布的一些数据和新闻,大家可以感受下:
3月16日,广东银保监局发文称,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楼市的资金2.77亿元,涉及920户。
3月18日,深圳银保监局称,要求辖区内中资商业银行对15.4万笔、1771.73亿元经营贷业务进行全面排查,并选取六家银行进行现场检查,检查覆盖率近50%。针对发现的问题,该局责令银行立查立改,提前收回了21笔涉嫌违规贷款,涉及金额为5180万元。
3月23日,北京银保监局发文称,通过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约占经营贷自查业务总量的0.35%。
有人说,打死都不信违规经营贷只占自查业务总量的百分之零点几。
但我觉得,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都能让监管部门发文,要求严查,可见已经不是一两家银行随便就能遮丑掩盖过去的问题。北上广深一查,都有成果,浙江一查,也必定会有人被查到,我们不必计较数字的精确程度,也不必过分纠结于那一两条漏网之鱼。我们应该欣慰的是,监管部门真的在行动,在着手遏制这样的套利行为。
点个赞吧!
04
坊间流传,目前追溯,甚至在核准贷款的时候,如何证明“你的钱是你的钱”,“哪些人不给贷款”,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购房首付必须是家庭自有资金,这个自有资金如何理解呢?
1、能够提供首付款来源近半年的流水,活期理财保险余额支付宝余额股票余额都可以;
2、如果半年前已经持有80%首付资金的,那就可以直接认定具备资质;
3、如果直系亲属转给你的,不好意思,您直系亲属需要像***第二条一样证明下资金来源;
4、而对于经核实首付来源为借贷、垫资过桥,他人借名贷款的,严禁准入楼市;
5、提交放款合规环节,需要再次核实借款人家庭征信,如有新增消费类贷款或者信用卡分期业务的,需要提前结清后方可发放。
如果你此前曾违规贷款用来买房,奉劝您不要存着侥幸心理。一旦你被查到,就是提前还贷!
如果你还试图用之前违规借贷的方式,空手套白狼,买房,那还请你好自为之!
当然,对于每一位想要买房的朋友,也请对照,做好自查工作,确保自己购房有资格,资金来源无异议,征信没问题,贷款过程合规。
毕竟,严查带来的,是更加健康的市场,更公平的购房机会!
欢迎大家与我共同探讨2021地产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