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 NO1
不知大家有没有感觉,***近刷朋友圈时不时就能刷到一连串二手房源。小编自己的直观感受,这阵子房产中介发二手房源,无论是数量和频率都明显提升了。
不知道这算不算行情起飞的征兆?
不但房源挂牌激增,从业人员也在跑步进场:朋友圈里有些原本做微商的、做保险的、甚至开工厂做实体的…也开始转发起了房源。
有些是帮中介朋友发的,有客户感兴趣就介绍过去,万一成交了自己也能分点佣金;有些本身人脉广,社交圈子大,干脆跨界自己兼职做起了房产中介。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一样的味道。仿佛又有点2016年全民下海卖房内味儿了。
这也难怪,一个市场若是火爆起来,而且明显有利可图,那短时间内必定招来一大帮人扎堆进入。
这也是房产中介这个行业,长期为人诟病的一个点:门槛极低,鱼龙混杂。
当然,抛开这一点,小编认为这个行业的存在还是非常必要且有用的。
甚至可以说,在未来的存量房时代,中介是支撑交易规模,推动市场扩张的重要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房产中介这个行业。
贰 | NO2
这两年,房产中介在大众眼中的形象普遍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房价暴涨之后,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加之新闻媒体不时报出黑中介坑蒙拐骗的负面消息,大家很自然地将整个中介群体和扰乱市场秩序,炒作房价划上等号,成了人民需要的“背锅侠”。
但老实说,中介还真没那么大的影响力,大到让他们操纵市场,抬高房价。相反的,如果真像某些人想的那样,取缔房产中介行业,那房价恐怕会更高,同时市场也将走向无序,行业更会停滞不前。
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这个行业的出现就是房地产市场针对专业化需要和信息不对称痛点所催生出的必然结果。
放在二三十年前,大多数城市还没有中介的年代,要想租房、买卖房产,只能通过熟人介绍或者贴贴小广告,不仅效率极低,而且市场乱,麻烦多还没保障。
而现在发达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中介服务行业也随之高度发达、高效、规范。在庞大的交易量中,这个行业为租房者,卖房者,买房者…各方提升的效率和由此产生的社会价值的确不可估量。
而且试想下,在当今社会,房产买卖这么大金额的交易,如果没有信用背书和法律上的责任明晰这些要素,那这笔交易如何在两个陌生人之间快速达成呢?
这时候专业的房产中介所掌握的税务、贷款、限购限贷限售、产权关系、法律条款等专业知识,就很派用场了。
叁 | NO3
前面把中介的行业说得那么冠冕,很多人估计又要酸了:说得那么高大上,不就是替客户找房,替房东找客户,日常为两方跑腿的掮客么。
诚然,这就是房产中介的日常工作,也难怪大家会产生房产中介工作简单,钱赚的容易的刻板印象。
去年一部电视剧《安家》的爆火,倒是让观众重新对房产中介的这个职业有了全新认。剧中女主作为一名房产中介,不仅努力卖房子,完成每个客户所托,很多时候更是直接参与到了客户的百态人生中,一起经历喜怒哀乐。
虽然这是编剧理想化的表达,但其中透出的职业温情,还是让不少从业者深深地感慨,这真是演到了人心坎里。
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大多数新人从事中介都不超过3个月,而能坚持下来的话,往往又会做的很久。原因很简单,这个行业的二八定律太强了。
很多刚入行没多久的新人都会跟人吐槽,干中介真的太辛苦了,这个苦不单单是身体上疲劳,还有各种挫败感和心理压力。
比如,刚开始被客户挂电话,拉黑,亲朋好友拖累式的劝阻,辛苦跟了好久的客户跳单,甚至还会卷入纠纷中被谩骂…
这种抗压的确不是坐惯办公室的白领或刚毕业的学生能承受的。
而相对的,要是能坚持下去,等到熬出头的那天,这个行业给与的回报也是丰厚的。就像《安家》剧中女主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这句话听起来夸夸其谈,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却也是事实。
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真可能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肆 | NO4
***聊到前面说到的这种现像: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干房产中介了,这好么?
说这句话的人首先肯定骨子里就带着对做房产中介就是失去追求,很LOW的行为……类似的偏见。
先不说在每个行业里,优秀的人都能给社会创造价值,都可以为人所认可和尊敬这一点。
就单从当下的楼市发展来说,小编也希望从事中介的人多多益善。前面已经说到,房产中介正伴随房地产飞速发展也在日益规范,二八定律带来行业的优胜劣汰,筛选出更优秀的从业者,***终得益的还是整个市场和购房者。
现在入行人数越多,样本越大竞争也越大,未来筛选出来的从业者素质也越高。
反之呢,要是从事房产中介不多反少了,那二手房的交易必定会受到影响而萎缩,人们天天挤在一起买一手房,会进一步加剧一手房的吸金效应。
人人买新不买旧,很快买新的那部分人也会因为旧的出不了手而没有资金换房,二手流动性就被锁死后,又会传导到一手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假以时日土拍市场也会受到波及。
因而,就算是站在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这样宏伟的角度下,房产中介的不断壮大、规范经营都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多赢行为。
当然,***希望的就是,无论是新从业者,还是老从业者,都要不断加强职业素养、提升业务能力、规范行为,彰显这个行业应有的职业水准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