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疫情的报道,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好消息不断!
我们有理由相信胜利就在眼前了(当然在危机尚未解除前,大家还是得忍住不聚集不聚众,做好防护,别添乱。)
言归正传,一场突然爆发的疫情,扰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也成了这几年楼市遭遇的***黑天鹅——售楼处关闭、中介关门,一二手成交堪称冷冻,原本应该经历的“小阳春”也基本化为泡影。
而现在关于楼市走向的舆论呈现出极大的分化:
有人认为疫情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后续影响难以估量,将直接威胁到楼市稳定,引发房价下跌;也有人想起非典之后,经济迅速恢复,房价发展势头更猛的先例,认为这波之后,房价还得大涨。
我们知道疫情总会过去,而疫情结束之后,楼市的拐点真的会来么?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细聊聊。
关键词:需求
市场需求并没有消失,只是因疫情暂时抑制,迟早迎来爆发。
这个用***基础的经济学原理就能解释:商品价格主要由商品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决定。房产作为大宗商品,虽然有特殊性,但也逃不出这个基本规律。北上广的房价为何那么高了,还连年上涨,本质上也还是因为供不应求的关系:每年都有无数怀揣梦想的中青年涌入一二线城市,他们是这个社会***的生产力,也是楼市真正的刚性需求和购买力。
而如今的疫情会直接改变城市的房源供给或者影响人们对房子的需求么?显然是不会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催生了需求(租房劝返)。打算买房的那波人,不会因为一场疫情就打消置业念头,因为无论哪个时代,都有人要结婚,要子女入学,要改善居住环境,这就叫刚需,只会被暂时抑制,且迟早迎来爆发。
关键词:观念
一场疫情带人认清现实,买房观念更加深入。
前阵子屡见报端的“外地返城租户,因为不是本小区业主而被禁入劝返”的消息,像一记重拳,把说了好几年的租售同权一朝打回原形。多少人会在刷到新闻的那一刻意识到在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里,拥有自己房产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你融入这个城市,你留住你的人脉、事业,你享受你的生活方式的***坚固的基石。
为何会有刚需?说白了,你想要维持你在一个城市里取得的成绩和拥有的生活,房子就是通行证和必须品。经过这次疫情,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快对此的认识。
而疫情之下,钢筋水泥虽不会说话,但是紧要关头,却成了你***安心的慰藉。所以经历过这些的人们,有不少肯定会偷偷删去朋友圈那些楼市崩盘论、房价下跌论,并暗暗告诫自己:这样下去不行,是时候考虑买套房了!
关键词:供给
房企普遍开启hard模式,房源供给反而可能下降
前面说了需求,再来说说供给。如今楼市相当于按了暂停键,开发商们除了在网上开直播,做推广之外,线下实打实的销售动作基本停滞。
对于有些小开发商来说,去年年底的那波行情本就不如意,在经过疫情期间成交冰封,资金链的压力着实不小,这从前阵子网上传出的“疫情开始后已经有90家左右开发商宣告破产,平均每天都有房企破产”消息可以看出来,未来破产和烂尾必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行业洗牌,弱者淘汰的道路上,小开发商出局、不拿地后,会造成短期内市场供应量减少。需求仍然在,而供应量却不增反降,供需的天平一旦打破,势必又将迎来阶段性的卖方局面。届时成交量报复性上涨的概率相当大。
关键词:经验
非典经验告诉我们,楼市很可能迎来反弹
再把目光拉回2003年,当时非典爆发,同样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楼市亦出现下行趋势。但仅仅几个季度后,这条短暂下行的线极具拉升,楼市反而迎来上涨潮。
虽说如今已经过了国家GDP年年10%的高增长年代,而且经济发展也从速度要求转向质量要求,房地产也不会像当时那样被当成刺激经济的良药。
但是受如此大的疫情影响之下,国家不可能不采取措施救世。很可能会进一步深化房地产调控因城施政,一城一策的目标。
同时金融政策方面,肯定会走上宽松道路,释放资金,利率走低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也将给楼市带来新一波的发展机遇。
平湖作为长三角地区发展快速的县级市,一直以来,房地产市场都处在健康平稳的发展道路上,受外界的影响较少。总体来说,这次疫情对楼市的影响有,但是远没有波及城市基本面,相信就算后续呈现出成交趋冷的局面,也只是短期的。
当然,由于疫情何时结束尚不得知,未来会不会产生更多的变化,其实没人能说得准,我们以上讨论的也只是从目前的角度出发。
如果你有高见,欢迎甩过来,评论里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