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湖北省外确诊人数的15连降,抗疫工作已经转入到下半场——即如何安全有序恢复经济和生产这一硬战上。2月11日凌晨2点,浙江海宁市委书记朱建军发出一段7分43秒的语音
海宁市委书记凌晨两点的语音。
这段独白,情深意切,尤其那句“69万的海宁人,再加上50万的新海宁市民,才是真正的大海宁。”深夜里感动了无数人。
事实上,海宁只是浙江数百个县市中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浙江省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5850万,其中新居民数量也是千万级的,无愧于“大浙江”的称号。
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眼下复产复工迫在眉睫,工人要上班,企业要生产,人却滞留外乡。你简直想象不到,为了接回这数千万在外的新浙江人,安全返岗,减少路上风险,浙江有多拼。
01
政府掏钱,包机、包高铁、包大巴
杭州、金华、义乌等地,纷纷成立专人小组,为当地企业和外地员工之间架起桥梁,携带口罩、体温计、消毒水等,分批次奔赴云南、贵州、四川、江西、湖南等多个省份,包下高铁专列,让企业员工免费坐专列返工。
嘉善,更是上演了全国首例“返工包机”。飞越1700多公里,从四川广元为当地一企业接回数百名员工。在机场打出了“接您返嘉,嘉善就是您家”的标语,让大家一下飞机就感受到暖意。
浙江永康,派出返工直通车,到务工人员集中的云南镇雄,计划接回2万新永康人。每车安排随队医护和工作人员,可乘坐40人,一辆车来回费用约1万元。仅镇雄一地,永康政府就计划花费500万来接他们安全返工。
浙江平湖组织“平湖号”专车,在政府人员和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直奔800多公里外的山东济宁,千里之外河南兰考等地,将数百名新平湖人集中接送回“家”。
这样的事情,***近每天都在浙江境内各地上演。
正如百年前的有位浙江杭州人,梁实秋所言: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风雨多大,我要去接你。
02
政府掏钱,花式补贴,来就给千元
除了硬核的包机包车接返,浙江各地还纷纷出台了眼花缭乱的补助政策,花式送钱。
杭州对符合条件,在外租住房屋的企业员工,政府给予每人500元租房补贴;全市统筹5万张床位,2亿元资金补助。
湖州拿出1个亿用于企业复工复产补助奖励,
对部分行业的新员工给予1000元/人的生活补助;
宁波对有家有幼龄儿童的双职工家庭,
鼓励一人带薪居家看护,给予每个家庭一次性补助500元;
对租房不能入住的,安排酒店宾馆、公寓旅社等过渡性住宿,按100元/人补助;
义乌对初次来义求职人员提供三天免费食宿;
多地,对自行返回的新居民都实行车票全额包销,自驾的按公共交通标准补助;其中义乌更是霸气的将这一补助有效期设定为疫情警报结束的3个月后。
……
报销车票和自驾费用、来了提供免费食宿、千元生活补助、提供租房补贴、在家看护子女补贴……没有浙江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全方位的打消新居民的后顾之忧。
03
派出专业队“抢人”,***奖励50万
除了政府和企业牵头包车,新居民自行返岗交通补贴等,此次浙江复工中还有一个非常聪明的点子。就是让专业的人去办专业的事。多地出台政策鼓励人力资源机构,去各地“接人”、“抢人”。
宁波,机构向企业输送50人及以上(就业超3个月),即可享500元/人的补助,每个人力资源机构***可领取50万招工补助。
鼓励企业扩大招工,每多招一人,补助500元,***可领30万。
企业接收职校、技校学生顶岗实习(3个月以上的),以1000元/人奖励企业;
湖州,组团20人以上市外人员到湖州就业的,奖励200元/人;
义乌,人力资源公司一次引进5人,奖励500元/人;一次引进20人,奖励1000元/人。
企业用首次在义乌就业的员工,补助1000元/人。
对人力资源机构包车接送外地员工的,包车费用予以50%补助或全额补贴。***50万、1000元/人,看到浙江政府如此大手笔的真金白银“抢人”,看的我都想去改行做人力资源了。
04
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
网上许多人说,浙江之所以这么硬核,是“有钱任性”!
其实这轮疫情里,浙江的损失真心不小,一度成为除湖北之外的第二大疫区,确诊人数高达千人,成为疫情风暴眼。尤其是经济重市温州遭遇重创,成为继武汉之外又一封城的城市。可以想象,浙江也真的很难!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浙江还一边全力积极自救;一边掏空家底驰援湖北,先后派出1663名医护人员,位居全国***;接管湖北患者4500多人。还有官方、民间无以计数的物资。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杭州率先喊出“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以***诚意,***力度,进一步削减三公经费和专项资金,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帮助企业和员工度过难关。除了帮企业解决复工环节中“人”的难题,还在金融、经营等方面给予帮扶。
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市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降低企业医保费率、企业公积金缴存比例、减免企业房租、出台系列的税收减免和补助……
宁波,鼓励企业开展线上培训,***补助95%,不超过800元/人;
嘉兴,对企业新增就业对象,予以3个月的四项保险费减免;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返还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返还3个月社保。
拳拳到肉,毫无虚招。虽然今年很南,南上加南,但是能够和这样给力的政府并肩作战,许多企业又有了熬下去,撑下去的动力和希望。
05
从浙江速度,到浙江值得
2020年1月23日的时候,浙江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省实施10大***严格措施。放眼全国,浙江是***启动一级响应的省份。随后,各省纷纷跟进。
浙江,***时间,保证了全省居民的生命安全。
2020年2月10号的时候,又率先出台30条意见,坚持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两手抓。随后各地积极响应,落实到细处。
浙江,又***时间,保障了全省居民的财产安全。
***响应,***复工,这就是浙江速度!
敏锐、果断、迅速、觉悟!
不得不承认,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真的很安心。
从疫情爆发开始,浙江就一直被视为模范优等生。每一步都吸引网友热烈点赞。除了互联网上的话题与流量,什么更能体现一座城市有没有竞争力与吸引力?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用脚投票的新居民。
2019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达5850万,飞涨113万,位于全国人口增长排行榜前列。每年,无数人怀揣梦想,来工作、经商、学习……他们的出发地不同,但目的地都相同;他们的理由多种多样,但选择都一致——留下来成为新浙江人。
浙江速度,正逐渐成为全国数百万人用脚投票的浙江值得。
昨天下午,浙江新闻发布,杭州全市公园、广场、露天运动场等全部开放,疫情低风险、较低风险区县(市)的景区、民宿、农家乐可有序开放。
你看,春天已经如期而至!
06
长三角***幸福城市
地产界有句话,看一个城市的发展,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供需,长期看人口。有人口流入的地产才有未来。
优等生——浙江今年增长的113万人口中,去掉实际自然增长的29.2万,还有83.8万是净流入。除了杭州、宁波两大人口抽水机,排名第三的嘉兴市也同样令人瞩目,说是课代表一点不为过。凭借融杭接沪,左右逢源的地理优势迅速崛起。
2019年人口增长7.4万,其中自然增长2.8万,净流入4.6万。事实上,这已经是嘉兴从2016年起连续4年实现了人口净流入。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来看,都屈指可数。
其中,嘉兴平湖市——嘉兴的接沪桥头堡,这个***和上海市海陆接壤的城市。被列入上海2035都市圈发展规划,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的金山枫泾-松江新浜-浙江嘉善-浙江平湖城镇圈规划正在编制。并已形成初步成果。即将大放异彩!
这里,交通便捷
是长三角一小时生活圈的黄金中点;
这里,风景如画
现代都市的时尚画卷下,是江南水乡的诗意底色;
这里,节奏平和
没有一线城市的快节奏,却可近享杭州上海的便捷;
这里,宜居宜业
是全力建设中的长三角***幸福城市。
这里,繁荣富庶
是世界的衣仓,全国百强县榜上有名。
这里,未来可期
兴建高铁、轻轨,全面打通交通经纬脉络。
来浙里,我们就是一嘉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