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阵子刷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了篇文章说香港在今年上半年开始征收空置税,强烈要求咱们内地也快速跟进,狠狠地打击一把炒房客囤房客。
哎,正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连夜排队买房的盛况不在了,空军部队的思想就愈发活络,啥都敢想了。随随便便去奉行拿来主义那一套,想要出一口当初踏空的恶气。
但,他们这回又错了。
咱们内地一时半会***出台不了空置税,甚至我认为,空置税是属于有生之年系列,现阶段纯属空谈。真有那***,家祭无忘告乃翁!
02
我们先看看香港的空置税出台的背景。
去年11月统计数据表明,香港房价平均每平方呎的价格突破12000港元。(1平方呎约为0.09平方米,如果按照港元兑人民币汇率计算,香港的房屋均价已经突破10万元每平)。
先别急着扶下巴,香港的停车位还拍出过76万美元的天价,打破了世界纪录。
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楼市从2016年初开始连涨25个月,涨幅达38.5%。
作为国际性大都市,香港的房价就是世界上***贵的。
可你以为香港特区政府没动作?错了,人家调控就从没松懈过,2016年还把“从家印花税”从此前***的8.5%提高到了15%。但这依然抵挡不了房价上涨的势头啊!
插句题外话,这里再度印证了鲁提辖反复强调的一句话——靠征税来进行调控,到***只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对于大的趋势是做不到根本性改变的。
言归正传,2018年6月,香港开征空置税。它由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按年征收,主要针对闲置期满6个月,未进行居住使用也未出租的一手住宅征税,征收金额为一手房租金的2倍,就是空置税我评估出的年租金的200%……
看明白了没,香港的空置税只针对一手房,针对那些开发商捂盘惜售。而不是那些空军们幻想着的一二手房只要存在空置,就进行无差别征收。
香港空置税一出,房价波动不是很大,倒是帮开发商卖房租房的中介佣金都上来了……
03
那么香港空置税,能否适用于内地呢?
难!
目前市场上流传很广的,所谓我国城镇住房空置率的研究数据,其实主要出自于西南财经大学有一个叫做甘犁的教授,他组建的一个研究团队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而他们调研所用的方法,竟然是靠做街头问卷调查。就在这种条件下他们研究团队给出了国内空置房5000万套的数据,加上甘教授经常发表论文和接受采访,所以他们的数据近来被加速传播……
这个数据准确吗?肯定不准确。倒不是说问卷调查或者其他的调研方法有多水,而是问题出在***源头部分——
如何定义空置就是个大问题。
空置,字面意思就是房子放在那儿没人住。
可你怎么知道有没有人住呢?
过去是看亮灯率,靠晚上数灯,那万一有的人家晚上就不开灯或者等比较暗你看不清呢?这就“被空置了”。
还有人说是看晾衣服情况,这个也比较坑,住户衣服没晾在阳台外面难道就算没住人吗?
还有人说是查水电,没有用水或者用电就是空置的。那你需要统计多久的数据呢?只统计一个月?这个月正好这户住户举家出门了,岂不是又统计错了。而且单纯的靠水电来统计入住与否,那要破局太简单了,开个一星期的电灯,上个几天的水,水电表都在跑字儿。
现在有专门的遛狗师,以后可能还要衍生出专门给住户放水用电的“遛房师”……
04
一昧的纠结房子空置与否,多少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
一个人买了3套89方的房子,和一个人买了套500多平的别墅,你觉得哪个空置的更厉害?
这跟一个人吃饭配小葱拌豆腐,一个人吃饭配鲍参翅肚是一个道理,都是个人选择,无可指摘。
广厦万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那多出来的,都是空置和浪费的不成?
其实,空置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现象。
房子买多买少,也是再正常不过的投资行为。
买了房子,我自己不住,可我没准是为了我的孩子读书用啊,没准是为了我的孩子长大了住啊;也有可能我喜欢在全国各地旅游,一年四季我总喜欢在不同地方渡过,但冬天的海南,夏天的莫干山,实在是酒店都要爆满,那我在这些地方配置一套房子,分季节性地使用,有什么错呢?虽然这些阶段不可避免的,在某些城市的房子空置了,但我有错吗?
空置,也是在再正常不过的处理自己财产的方式。
我花钱买下一样东西,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凭什么受到别人的批评。你买了扫地机器人一定要它24小时运作不停吗?你买了榨汁机就要它从早榨到晚吗?你买了跑步机也没见你吃了炫迈一样在机器上停不下来啊?
同样的,买了房子不住,不等同于炒房。可能没到时候,可能另有打算。
房住不炒是对的,但房住不炒四个字绝不是让傻空们胡乱利用的。
05
回到本文的开头,为什么我觉得空置税是属于空谈税。
因为它太容易被规避了,也实在是对抑制房价上涨起不了多少实质性作用,
而且,在房地产这个行业,税费实在是太多了,一层又一层,一山放过一山拦。而一切的费用,其实***还是转嫁到每一个消费者头上,继而影响到了每一个人(哪怕你压根没掏钱)。
***送给所有呼吁出台空置税的朋友一句话:
少空谈,多赚钱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