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收到看到一些楼盘的宣传单,
感觉挺有意思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
单看上面这些广告的话,
如果是个此前没怎么关注过楼市的新客户,可能会产生一种困惑,
这些广告到底卖的是平湖的房子还是上海的房子呢?
还是上海市·平湖区的房子?!
小编查了下,这些都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平湖项目,
西上海门户作品=新埭
六里繁华归上海=新仓镇上
西上海都会圈人居新篇章=平湖经开区
……
那么明明都是平湖的楼盘,
为什么想方设法把自己包装成上海盘呢?
答案很简单。1是因为目标客户在上海;2是因为上海房价贵!在融沪的大时代背景下,这些卖上海的项目,自然想尽办法拉近和客户的“心理距离”,让上海的金主们感觉到:平湖就是上海的一份子,不分你我。然后再给客户算笔账:上海房价多少,平湖房价多少,多跑几个红绿灯,房价6万变1万!平湖一套房=上海一个卫生间。于是乎,许多客户带着对远景的憧憬和价格的刺激下,爽快的就把钱交了。
那么,除了这些隐藏在案名和定位里的小心机,楼盘推广还有哪些“猫腻”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如何看懂五花八门的地产广告,读懂售楼广告背后的潜台词:
模糊距离,时间代替公里
这是小编在上海分销群里看到的平湖某楼盘广告!这也是地产广告里***常用的套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广告语“交通便利,直通繁华市区,距市中心多少千米,乘车仅需X分钟”,给人的感觉是近在咫尺。然而,实际的情况是这里的车程要么少报,要么说的是在交通畅通无阻,时速达到100千米的状况下的“理论时间”。房子所在的位罝示意图往往也不按比例,随意绘制,所标示的位置有的要和实际位置差几条路。
所以在***的广告法里已经不得用时间表示距离,什么5分钟到市中心,24分钟到上海,一首歌的距离到XXX等都是违规用语哦,地产文案需时刻牢记心中!
至于24分钟如何从平湖市区到上海?小编每次从平湖开车去上海,没有低于1个小时的。是我路线不对吗?
移花接木,偷换概念
其次,某楼盘一直强调的6公里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小编查了下原来是该项目地块到上海金山区廊下镇的距离,大约6公里。但是把从新仓镇——廊下镇的6公里,和上海南京路划上等号,就有点偷换概念的意思了。虽然路程一样,但从一个镇到另一个镇,与上海市中心走一圈的感受能一样吗?!
二者几乎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吧
一座城市,中心遍地
似乎所有的地产文案都对“中心”俩个字情有独钟。的确,在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的楼市法则里,中心意味着配套齐全,意味着生活便捷,意味着含金量。所以每个项目都称自己是中心。不是现在的中心就是未来的中心,要么就是板块的中心,实在不行来个生活中心这种模糊的说法!基本上我们可以这里理解:
城市中心=我很贵
新中心=现在没啥配套,未来可以赌一把!
不知所云,不说人话
有人说广告界***不说人话的俩大行业,1个是房地产,1个是卖汽车的。都是美轮美奂的设计图加看上去很美但却不知所云的文案。逼格和气质是***的排列组合。小编用十年地产码字的经验来教大家一招,如何透过广告看潜台词(也就是翻译成人话):
交通便捷=门口有公交站
森林氧吧=偏远,不算中心地带
告别城市喧嚣=非常偏远
千亩大盘=要卖好几年,旁边永远在盖楼
集餐饮、休闲、娱乐一体=楼下有沙县、理发店和网吧
极具投资价值=不实用或太偏,需要你对城市发展重心赌一下
社区氛围浓厚=楼间距小
商业步行街=小区底层是商铺
火爆加推=终于拿到了预售证
VIP诚意登记=还没拿到预售证,努力中
蓄势待发=还没攒够客户,快来人啊
盛大开工=准备挖地基了
强势发声,引爆全城=朋友圈大批量转发
人文气息=边上有个学校
商业核心=边上有几栋写字楼
湾岸住宅=小区旁边挖了条沟
水景园林=小区中间挖了个池
24小时管家式服务=有保安
联合打造=有2个开发商凑的钱
稀缺=比较贵
臻品=特别贵
一线XX(江景/湖景/海景)=特别特别贵
传世=特别特别贵,舍不得买也舍不得卖
……
以后再收到楼盘的广告宣传单,可以对照这份列表自行翻译下。就是楼盘的真实情况了。以上分析,供君一笑,房企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