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线城市的楼市政策玩得有点溜。广州先是推出了“租售同权”,然后住建部直接立法明确了这一概念;上海土拍两块地闯楼面价新低,因为这两宗住房用地“只租不卖”;再后来四川成都试点推行“先租后买”,购房者可以按5年前的价格购买目前租赁的房子……
调控进行到这一步,也算得上是大刀阔斧了。不过现在全国范围内是因城施策,别看大城组合拳打得漂亮,可回头看看全国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出台的所谓调控政策,只能说一句:
8月3日,北京楼市又一则重磅消息,由北京市住房建设委、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共同起草的《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共有产权房”,简单归纳,就是一套房子政府和购房者各自持有一定比例的产权,房屋使用权完全归购房人,购房五年后,可以按照市场价格转让所购房屋产权份额。
说白了,这个方法相当于接下去买房子采用GPP模式(Government—Private
—Partnership)。拉政府进来合伙买房子,变相降低了购房者的首付压力,虽然产权不是100%了,但政府也不来跟你抢房间住,真正地解决购房者的居住需求。
应该说,“共有产权房”是严格围绕“房子非炒而是用来住的”这一大方向进行构思的。刚需老喊着要住房子但买不起,现在政府出钱跟你合买,痛点就解决了;至于炒房者,迎来回报***早需要五年,估计也耗不了那么久。吓跑了炒房的帮助了住房的,算得上是妙招。
我们再来看看申购条件:需符合在北京限购条件且家庭成员名下均无住房家庭,单身人士申购需年满30岁,1个家庭只能购买1套共有产权住房等,离婚家庭需3年之后再申购等。
看上去还是很严格的,但如果满足了申购条件,享受到这个政策福利后,应该是很爽哒。
但是,鲁提辖向来喜欢逆主流,我就要谈谈这个政策实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产权比例怎么定?亲兄弟明算账,哪怕跟政府合伙买房也要先小人后君子,买房子前这事儿得弄清楚:究竟这个“共有产权房”是政府规定好的,还是消费者说了算?如果政府所持比例比较高,是不是意味着购房者对于处置这套房子没有话语权?
2、产权遭稀释,服务红利和保障是否会同样遭到稀释?我就拿学区房举个例子吧,同样一片学区里头,招生是否又要划分三五九等,100%产权的***批,80%产权的第二批,70%产权的第三批……依此类推,你买了“共有产权房”,本来想着是以***成本挤进这个学区,没想到因为产权比例太低被划分到***末尾,别说吃肉了,能分到一口汤就是大吉大利了。这时候你会发现你虽然有房却然并卵。
3、马太效应加剧。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原先只够五环外甚至河北买房的张三,有***突然发现自己完全可以在二环买房,虽然可能只占50%的产权,但是无论如何更接近政治经的中心了,距离人上人更进一步了。一个张三这么想,一万个张三都这么想,大家一窝蜂挤向中心,中心房价越拔越高,而人口流出的地方库存越来越多……
4、老百姓能买到吗?别以为满足了申购条件你就百分百能买到“共有产权房”,在咱们中国廉X房、XX适用房,也都设置了很苛刻的条件,结果是怎样大家心里都清楚。在此我想说的是,是否能对所有共有产权房的购买者进行实名公示,让群众来监督。违规购房者不但要被收回住房,还要处以重罚,扣除个人信用点。否则,坏人的作恶成本未免太低了。
5、开发商乐意吗?开发商重视资金回笼,“共有产权房”是老百姓跟政府合买,万一老百姓钱到账了,政府打的却是欠条(对政府来说天经地义),那开发商恐怕是不愿意的;又或者开发商为了避免损失,将这部分损失转移到其他无法在房产证上体现出的收费服务上。到头来,还是苦了购房者。
6、房子贬值了怎么办?共有产权,可以理解为政府和购房者共同承担房子未来升值贬值的风险。套用股市里的词儿就是国家队与你同在。所以,房子贬值了怎么办?不用YY了,房子不会贬值,因为国家队不会让自己深套其中,一旦苗头不对,必然出手自救!慢牛也好长阳也罢,***终目的肯定不是亏钱。既然房子不会贬值,那么,整个市场的走势如何就不言而喻了。有人说我这是诛心之论,哈哈,我觉得我实话实说罢了。
虽然提出了很多疑惑,但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居者有其屋”是爷爷,始于1998年的住房制度是爸爸,现在力推的公租、公购是叔叔,而一系列的调控政策都是子孙辈的。
调控新政都还在青春期,必然要经历一些风雨坎坷,至于未来长成啥样,咱们拭目以待!
- End -
▼
文∣鲁提辖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版权归"平湖房产网"所有
扫码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