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天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一个帖子“平湖将有一个媲美西塘、乌镇的旅游景点——南河头改造工程提上日程”。广大热心市民,吃瓜群众奔走相告。我心里咯噔一下,终于还是来了。南河头改造早在14年就宣传过一次,后来淡下去。这次重新面市,怕是要动真格了。
还记得***次游南河头,是在一个秋日阳光明媚的午后。在一位平湖友人的带领下信步游走。若不是有当地人带路,你不会想到在这城中央,与主街道一路之隔的地方会有这么个世外桃源。
一进南河头迎面就是一个老式的理发店。像80、90年代的风格,没有炫目的店招,没有洋气的名字,白底红字的写了三个字“理发店”。店里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面镜子,一些工具就是全部。没有客人,师傅端着茶缸在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喝茶。这画面一下子就把我们代入了另外一个时代。像是南河头***的封面。
再往里走,路面是充满历史感的青石板。还有一些上面刻了字。如“方宅”、“兄弟同德”等,一看就是老房子上拆下来的石料。大小不一,年代不一,拼凑在一起却那么和谐。
中心的河道,平静如镜,风一起水面微皱泛起涟漪。每走几步,就会有台阶通往水面。以前人家就在这里洗菜淘米洗衣服。现在家家户户有自来水,自然用不上。
一楼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院子,有些院门紧闭,一株桂花却伸出了墙头。有些院门微开,用平湖本地话招呼一句,里面主人应一声。就推开门参观下,有些院子颇为小巧精致,显示出主人的生活情趣。
隔一段,就可以看见几个老人家聚在一起晒太阳。老猫老狗躺在脚边,懒洋洋的看着过往行人。逗它也不叫也不理,仿佛跟着主人和老街一起见过大起大落,如今荣辱不惊。
置身在这南河头,***的感受就是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和外面的城市节奏截然不同。这里仿佛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正信步闲游着,一个拉板车的大叔走过。主动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来看老房子啊!多看看,以后没得看了!
笔者从事地产十年,不算久,但也见过听过参与过不少这种类型的老街改造项目。说实话,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的案例。(打肿脸充胖子的不少,嘴硬死不承认失败)。
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些这样的老街,而每个当政者都希望能打造出属于XX的西塘或乌镇。但是西塘只有一个,乌镇也只有一个。他们的成功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复制的。当然,拍脑袋改建,追求政绩的案例在中国数不胜数,***的结局无外乎这几种:
结局一:沦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和廉价民宿的集中地
记得几年前去杭州出差,兴致勃勃的夜游了下河坊街。趁兴而去,败兴而归。满街的劣质商品,5元一件、10元三件的小纪念品;臭豆腐的味道弥漫整条街;以及一些不知道是否会被宰的特产店,丝绸店。
结局二:风光一时,后续乏力,人气惨淡,商家陆续撤退
其实***种情况还算是好的,至少有人气。但难做回头客,所以需要大量的外地游客支持。大部分的古街改造项目更多的是沦落为第二种情况。刚开街时,本地人新鲜,外地人好奇,加上政府大力宣传,旅游公司的支持。人头攒动一时,但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本地人不来了,游客也少了。商店陆续关门,剩下的勉强维持,一片萧条惨淡。
如湖州的衣裳街,原本一个颇有味道的老街,改造后风光不再,沦落为许多2元小店和20元一晚的民宿。
结局三:还未发力,已被遗忘
以上还不算***惨的,还有更悲催的。许多项目都来不及声名远扬,接受市场的考验。就被大众遗忘了,毕竟全国类似的古镇古街实在太多了。听其名就可以想象其景,连去的兴趣都没有。
为什么我对南河头的改造担忧大过期待,主要有几个原因:
1、平湖的人口基数不足以支撑如此体量的旅游项目
印象里平湖本地人口加常驻人口大约70万,仅是一个县的级别。不足以支撑如此一个项目成立。也许有人会举例,嘉善也是个80万人口的小县,为啥西塘就能闻名天下。首先,嘉善的地理位置更有优势,真正意义上的“上海后花园”。其次,除了西塘,还有个巨无霸的新西塘在建中。近在咫尺,已经有了一个西塘和一个新西塘,平湖再造一个媲美西塘的南河头有何意义?(附南河头规划图)
2、这里缺乏文艺、小资、情怀的土壤
远到丽江大理,近到西塘乌镇,主力客群是一群群的文艺青年们。他们可以不带手机,捧着本《人类群星闪耀时》在咖啡馆里消磨一下午,也可以背着单反在城市里游走***!
但平湖目前是一个连像样咖啡馆都没有,茶馆以打牌吹牛为主的城市。文艺、小资、情怀,在这个城市还缺乏根基与土壤。(之前南河头也开过一个酒吧,倒闭了)
3、后续招商运营管理才是巨大考验
古街改造项目,造不难,运营才难。本土缺乏这样的人才和经验,从外地请专业团队。又是带着经验主义来,不够接地气和深入领悟这里的底蕴。前期或许还能应付,但1年后,3年后,5年后的光景恐怕大不相同!
大家有空可以去逛逛嘉兴的梅湾街、月河街。规模比南河头更大,投入更高,城市级别更高。也曾风光一时,如今是外地人不怎么来,本地人更少去。(附南河头规划图)
—————————————————————————————
想起以前,笔者接触过一个古镇的开发项目,位于宁波江北,叫慈城!当时的方向是在古镇一路之隔的地方,造了一个新镇!记得当时一个负责人说:对古镇***的保护,就是不作为!深以为然。
但时代终究要前行,南河头这样遗世独立的存在必定不会长久。必将卷入发展的行列,如果改造是不可逆的步伐。那么几个建议(仅供参考):
1、以修缮为主,不要拆了老建筑去造仿古建筑。
老建筑的味道就在于他们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和谐天成。仿古的建筑再做旧如旧,都没有那般神韵。而这一点味道,就是老街的灵魂。失之,毁之!
(附南河头规划图,千篇一律的新式仿古建筑)
2、***化留下原住民
墙角晒太阳的老人,麻将室搓麻的大爷们,沿河边晾晒的短裤背心。这些组成的生活画面,才是老街***美的风景。如果失去了这些,全部换成天南海北来的小商贩,那将大倒胃口。这点婺源的李家坑做的还可以。
3、寻找有情怀的商业,有故事的人
品牌不重要,店家经营的商品有没有特色,店主有没有情怀更重要。未来他们都将是南河头的共同组成部分。他们的气质就是南河头的气质。如果是抱着赚钱发财而来,要么败兴而归,要么把这里弄的乌七八糟。***理想是像丽江大理许多小店老板一样,为理想而开。
4、培养接地气的专业运营团队
虽然商业的土地年限是40年,比住宅短。但却是更实打实的百年大计,做好了,将是造福全市人民的大工程。不要一味迷信所谓的“专家”。不靠谱的多了去了。
5、耐住性子,慢慢来
南河头不急不慢的在城市发展的洪涛中慢了一步,如今却绽放出难得的美。对于它的未来,我也觉得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
南河头作为平湖市中心***一块待开发的瑰宝。它的美,超出我对平湖这座小城的认知。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江南水乡,岁月静好!希望每个参与其中的人对这片土地,这些原住民,对这个项目:多一些敬畏,少一些“复制”!多一些情怀,少一些“商业”!多一些理想,少一些“政绩”!期待不久的将来,南河头华丽变身,我们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