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楼市真的是上天了。虽然各种专家都惊呼突破历史了,到天际了,还是挡不住房价乘着火箭窜上了天。即便十一期间调控如疾风暴雨而下,嘉兴前天还是拍出了溢价率280%多的土地,土地价13300元/㎡。消息一出,业界哗然,有媒体称这是调控下的“真金不怕火炼”。我觉得这小子是不怕事大!(可能我比较腹黑,我一直觉得当国家全力号召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谨慎,可能是个坑。好比去年的股市4000点只是牛市的开始……但是,当国家叫你别做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立刻马上的听话,不然秋后算账收拾你没商量。)
回到高房价的话题,今年的房价涨到什么程度呢?!
抛开官方数据,说几个我的切身感受:
1是都说魔都房价高,上次去魔都办事情的时候顺便感受了下。路边中介门店贴在橱窗里的房源信息,100㎡左右的三房,高的已经1700多万;便宜的也要1400多万;好不容易看到一套600多万的房子,仔细一看是单身公寓!发到朋友圈,大家倒吸一口冷气,感慨魔都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是宇宙的中心了!
2是身边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个小朋友***近去杭州发展,一到杭州当机立断买了套房。当时买的时候1万3左右,一个月没到涨到了2万,***近已经2万5左右。小夫妻庆幸之余也感到心惊胆颤。
3是所在城市的变化。记得08年***次做平湖的楼盘,是世纪名苑,印象当时房价就是七八千左右。然后一直操盘平湖的项目,直到15年整体市场还是6-8千的均价。近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平稳价格,稳健去化的市场,也跟风疯了把!短短几个月,现在市场上难觅万元以下的项目,更别提那些通过分销卖给上海人的房子,还要每套加上十多万的中介费。
地产界有句话叫越调越涨,这是真理!因为调控的目的从来不是让房价下降。而是让房价减缓上涨速度。让上升的曲线呈20度,30度的角度上扬,而不是以45度、60度、甚至直线上窜。过快增长带来的危害不仅是大家喊的买不起这么简单。
我觉得更大的危害是,花了高房价还买不到好房子!
为什么呢?!
首先,所有人都清楚,每次房价疯飙就是一波行情,不会持续很久。飙升后会以2-3年是蛰伏为代价。所以,所有项目都以抢占行情为目标,时间就是金钱。赶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什么地段,品牌,景观,都不是问题;只要有房子开出来,就有人抢!抢不起市中心的,就抢郊区的。抢不起高品质的,就抢刚需盘。总之,日光盘已经out,现在都是时光盘!(以小时计一个楼盘卖光的速度)。
但是一旦错过了这波行情,开发商就将转主动为被动,脑子清醒过来的客户变得极尽挑剔,品牌、口碑、景观、园林、建材……恨不得带着放大镜来看房。看好了还一再讨价还价,压价无底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不难理解开发商抢速度的行为。
规划,差不多就行了,审批一过赶紧开工;景观,凑合着做做,有个概念给客户就行(我卖过不少楼盘,房子卖完了,景观方案还没见到过);地库,能不挖就不挖(挖地库时间长,耗费大),一期***限度的做地面停车,先回笼资金再说;房子工程越快越好,达到条件就开卖……如此这般,你能期待会有什么样的精品工程?百年工程?
滑稽的是,越是快销品的时代,房价越是高昂。
当然,我不否定无论什么时代还是有开发商,坚持品质,坚持底线,精工细作。
但是大部分开发商都只能随波逐流。
就像有次参加吴晓波的讲座,他提出,当一个泡沫形成,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泡沫,但你除了脱了鞋努力去追外别无他法,否则只能被时代远远抛弃。买房者是这样,造房者也是这样。还有一个危害就是对实业的挤压。
记得去年的时候平湖的开发商利润在10-15%左右,就很满意了。有个一边做实体一边做房产的客户称,现在做实业想每年有10%的很少啊,实业要做到每年几个亿的营业额,人员,管理,销售……已经很麻烦了。但对地产而言,只是个小单子。而且管理很简单,每个环节都有专业团队可以外包。所以他正打算重心逐步转移到地产上来。
SO,以前如此,当下更是如此;就像新闻里说的,00后辍学炒房,年入百万(有人觉得夸张,但我一点不质疑)。假如未来我们面临的时代,是年轻人都不思创业,不务学业,老板们都无心实业……房地产从上到下,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民众的捆绑了整个社会。才是高房价真正的痛。
***作为从业十年左右的地产人,给大家的一点忠告就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为了买房而买房。也许你听过一句话叫:风口上的猪都能飞。但是,当风停了,猪还是会回到地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