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农民新房造进了新社区,乡下人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遗留的老宅基地摇身变成了蔬果园、大棚区。家住独山港镇渡船桥村的杨雪良说:“现在新房建在渡船桥新村,环境好,生活方便,原来的宅基地都退出来复垦了。”的确,在平湖农村,“一户多宅”现象已经成为历史。
按照6月底前完成“一户多宅”处置工作任务,独山港镇镇长胡泓恬身上的压力可不小,因为全镇还有15户“一户多宅”没有处置好。“这是任务,是压力,但也是动力。”胡泓恬介绍说,他们镇机关工作人员放弃了周末和夜晚休息时间,倒排时间分片负责区域,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户多宅”处置工作中去,坚持以“钉钉子”精神啃下“硬骨头”,如期完成了这15户“一户多宅”的处置工作。
而在今年6月初,我市锁定了“一户多宅”领域、仅剩余的35户重点攻坚户。通过各责任主体“强势攻坚”,这35户“一户多宅”均完成了处置工作。
据了解,自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以来,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我市包括这35户重点攻坚户对象在内共确定了“一户多宅”518户。按照任务目标,我市紧扣时间节点,明确责任主体,强势推进。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了“一户多宅”处置工作,现正申报嘉兴市无“一户多宅”示范市。我市“一户多宅”处置工作也得到了省“三改一拆”行动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工作做法、经验也在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动简报上推广,嵊州、海宁、嘉善等县(市、区)都曾前来我市参观考察。
“一户多宅”处置工作有声有色,整个“三改一拆”工作更是富有特色。钟埭街道三友新村是我市有名的“违章搭建村”。据统计,整个小区共建有295户自建房,涉及违法搭建的多达267户。为了摘掉“违章搭建村”的帽子,三友新村创新推出“地毯式”拆违方案,即拆违工作按居民家门牌号顺序开展,并按此顺序发放限期拆除通知书,要求居民户自行拆除自家的违法建筑。“这个方案保证了拆违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大家也都没有意见,拆违工作也得到了顺利推进。”李秋远介绍说,截至目前他们已完成了267户违建户的拆违工作。
为了啃下“硬骨头”,各地妙招叠出、招招见效。三友新村采用的是按门牌号顺序拆违的工作方案取得成功,而在其他镇(街道)、村(社区),有的考虑到农村老年人居多就成立了助拆队帮忙拆除,有的采用“先党员干部、后一般农户”的工作推进方式,还有的根据农户上班时间采用“5+2”、“白+黑”的工作模式上门做农户的思想工作……自去年“三改一拆”行动开展以来,各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式加以推进,很多违法建筑得到了拆除。“三改一拆”行动,拆出发展空间,改出城市形象。全市上下大力弘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破难、敢于创新,不怕得罪人”的“四敢一不怕”精神,创新工作方式,紧盯“硬骨头”,“三改一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7月11日,全市“三改”累计开工面积103.5万平方米,其中旧住宅区改造面积14.8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面积73.1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面积15.6万平方米,全市共拆违面积149.4万平方米,其中违章猪舍面积131.5万平方米。
■记者胡佳英
打造处置“一户多宅”平湖样本
来源:平湖日报 2014-07-15 09:40:24
摘要: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由相关主体或人员提供,本网刊登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真实性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本资料涉及图片、音频素材均来自于网络,仅供文章渲染所用,不作为其他任何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司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