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房产网 > 资讯中心> 本地信息

<font color=orange>临近年末,我市购房者观点大碰撞</font>

来源:平湖日报  2010-12-15 02:43:56

2010年,国务院两次重拳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新政的实施,虽对房价有所威慑,但临近岁末,楼市又呈蠢蠢欲动之势。面对动荡的楼市,购房者一面观望,一面又躲不过刚需的“魔咒”。作为购房者,你该作何种选择呢?



         观点一:根据市场规律,现在买了不会亏

  市民刘小姐:这十年,股市有涨有跌,房市却只有暴涨只有徘徊,没有下跌过。我认为,房价在***近几年是不会有大的下跌的,更不会崩盘。至少,在刚性需求还存在时,在城市化率不断上升时,在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在土地制度还没有改革时,在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没有改变时。


  市民黄先生:本来想过一两年再买房,但是现在平湖房价越来越高,给了我不少心理压力。我担心房价要是一直这样高上去,以后就更买不起房子了。而且随着平湖规划越来越完善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后期楼市肯定不会跌,即使跌也不会跌得很多。何况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少了份归属感。


  市民汪先生:每次调控都是好时机,从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每一次政策出台后楼市都会有一次短暂的观望,但是观望之后必然是新一轮的上涨,而且涨幅都要高于以前。新政策出台时,交易双方会在短期内僵持,手上有多套住房的投资客会集中选择在这个时点降价出售部分房源,这正是淘好房子的时机。目前房产依然是收益***稳定***的投资渠道,在未来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不动产是***的选择。


  


  观点二:等政策完全明朗,再出手买房


  市民李先生: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近期连续密集的调控政策直逼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似乎开始步入紧缩通道。同时,对购房贷款严管,二套五成、三套禁贷在客观上也将开发商资金回流渠道越卡越小。多重调控压力下,传统的融资渠道几近关闭,房地产开发商现金回笼压力与日俱增。如果在明年上半年调控政策高压态势不变,甚至继续趋紧,开发商资金压力将会集中显现,这似乎又在昭示着房地产行业在这个冬天将会“凄冷无比”,我决定等政策完全明朗了,再出手买房。


  市民陆先生:***近已经有购房计划,但现在楼市出了新的调控政策,决定先在市场上看看房,作好比较,选中意向楼盘,等房价松动或者优惠比较大的时候,再考虑出手。我认为这次调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以成交量的回暖来宣示楼市春天的到来,还为时太早,房价在明年可能还会有下调的空间。


  市民王女士:越通胀越不能买,通胀对购房者来说是把“双刃剑”。在通胀预期出现或通胀发生的早期,房地产的价格会上涨。一旦发展到中期,当利率不断提高,高达20%、30%甚至更高的时候,其高额的利息将成为购房者的“绞索”。当越来越多的断供出现、越来越高的高位购房者不得不抛出房产时,房价将直线下坠。越是下坠,恐慌性抛售的人越多,房价将出现下调。


  


  观点三:综合考虑,以发展的眼光买房


  市民徐先生:买房要有长远眼光,如果明年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继续从紧,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被严管,上半年房价向下调整是有可能的。但我们买房不是只看一两年的收益,如果用5至10年的长远眼光看,你或许会有另外一番答案。有些人***喜欢听专家说房价跌,但事实上楼市调控却不给力,房价依旧飘摇不定。房价涨跌,争论无用,买房卖房还是要自己做主。买房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只要选对时机下手,无论是投资还是自住,都是***明智的选择。


  市民朱先生:市场有自身的规律,市场总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走,人为的顶部永远不会是真正的顶部。房地产市场在暂时的打压过后,仍会按照市场本身的逻辑再度上扬,寻找真正的市场顶部。我想,那时房地产也将走向成熟,市场会赋予它应有的价值。所以别看房价了,还是看自己的负担能力吧。标准是什么?提供一个参考指数:房贷不能超过收入的30%。能做到就买,做不到就不买。不要迷信国际惯例,不要迷信收入水平,不要迷信调控措施。想要买房就买,房价调整也不用着急;不想买房就不买,房价上涨了也不要怨天尤人。


  市民宋小姐:有的人认为房子是买来自己住,所以买房之后涨跌都和自己已经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并不是这样。我有个观点:不论是自己买房住还是投资,房子的增值和利于交易都是我们该重点考虑的。我们这一代人有很多换房子的理由,比如工作地点的变化、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等。但***主要的换房原因,应该是我们没有能力一次性完成置业的***终需求。在现阶段,我们只有买一套小房子的能力,如果结婚生子,如果赡养父母,我们都需要换更大的房子。所以,对买房子,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要考虑到买房子未来的保值能力和升值潜力。


  


  采访后记: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买房是人生***的一宗消费,无论如何都应该三思而后行。买不买房,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购房者对房价涨跌的预期,有时候这比实际购买力更能影响买房人的决策。如果心理预期看涨,购房者必然下手;如果看跌,不管是投资客、改善性需求者,还是刚性需求人群,都会迟迟不出手。购房者如果买房子用来自住,则主要考虑自己购房的承受能力,不要因房价涨跌而忽喜忽忧。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由相关主体或人员提供,本网刊登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真实性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本资料涉及图片、音频素材均来自于网络,仅供文章渲染所用,不作为其他任何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司删除。
关注房产微信
关注视频号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