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国十条”的配套政策,备受瞩目的二套房认定标准终于落地。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对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进行规范。业内人士认为,二套房认定标准的出台,是对市场上“楼市调控告一段落”的直接回应,某种程度上传达了楼市严厉调控仍将继续深入的信号。
我市大多银行还在等待细则
据悉,在住建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中,指出下列三种情况会被认定为二套房:(一)借款人首次申请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如在拟购房所在地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含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系统,下同)中其家庭已登记有一套(及以上)成套住房的;(二)借款人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一套(及以上)住房,又申请贷款购买住房的;(三)贷款人通过查询征信记录、面测、面谈(必要时居访)等形式的尽责调查,确信借款人家庭已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以上三种情况再申请贷款购房的,都将执行第二套(及以上)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即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笔者日前从我市各商业银行了解到,在统一认定标准出台以前,银行的二套房认定相对宽松,一般是按照贷款记录来认定的,第二套房房贷均为首付比例不低于总房款的50%,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在“认房又认贷”的第二套房认定标准出台后,我市各大银行中大多数还在等待总行操作细则的下发。在细则下发前,银行对二套房认定依然是“认贷不认房”。“银行目前还没有接到上面的文件,暂时按贷款记录来认定二套房。”中国工商银行平湖支行相关负责人说。不过,多名银行业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目前银行尚未执行新的认定标准,但二套房“认房又认贷”已成铁定的事实,执行只是迟早的事。“只认贷、不认房的认定标准只是暂时的,这段时间我们随时可能调整并使用新的认定标准。”中信银行嘉兴平湖支行相关人士说。
“二套房”认定存在一定难度
采访中,不少银行业人士在谈到新的认定标准时,认为二套房“认房又认贷” 的规定的确较以往更为严厉,但操作难度较大,其中仍有一些问题尚未涉及。
“我们目前还只能认贷,因为可以通过银行征信系统来查询客户的贷款买房记录。但是,由于目前银行系统与房屋登记部门、民政部门等系统尚未联网,对于客户的房产状况和家庭状况,系统不能查询,因此无法查询客户名下的房产数量。”中国银行平湖支行相关人士表示,新标准中提及的“认房”在操作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涉及很多操作层面的实施细则,例如银行与房屋管理部门之间、各城市之间的房屋登记信息并未联网,使得查询家庭拥有房屋的数量存在困难。
改善型需求或将受挫
刘先生一家目前住的是一套不到80平方米的房子,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刘先生便想通过贷款的方式购置一套面积大一点的新房子,以改善居住环境。按照原来银行的“认贷”标准,由于刘先生之前并无房贷记录,于是不存在“二套房”问题。但新政提出二套房认定“认房又认贷”后,他担心自己再购房将算作二套房。“首付成数立马提高了,至少要付五成以上,对于购房者来说,一套总价60万元的房子,原来三成首付大概18万元,现在增加到了30万元左右,多出的12万元在短期内筹到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利率也提高到1.1,无疑增加了购房成本。”刘先生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二套房贷认定新标准出台后,对改善需求的买家来说影响***,很多人开始四处咨询自己是属于首套购房者还是二套购房者。“二套房标准中明确认定家庭任一成员在本地房屋登记系统中已有一套房的,无论之前购房是否使用过贷款,只要再贷款买房直接按二套房计算,对于***套房贷款已还清或者根本没有贷款的人来说,无疑增加了买房成本,这一点对于改善性居住需求来说***是一种打击。”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