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对于“80后”而言,无疑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批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80后”正式跨入而立之年的门槛。居住、结婚以及小孩读书等已成为这部分群体当下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如今的购房大军中,“80后”置业者正成为平湖楼市中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他们置业需求强劲,其中刚性需求偏多,置业欲望相对迫切,因此随之而来的普通住宅购买对象趋于年轻化的特点,在平湖楼市十分明显。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购房置业,在“80后”群体中也出现了分化和升级。目前“80后”购房群体大致分为四类:一类是父母经济能力较强,一次性为孩子付完全款买房,这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类是自己有一部分积蓄,但不够付首付,由父母帮助提供一部分或全部经济援助,自己偿还月供;还有一类是毕业后工作两三年积攒了资金,靠自己支付首付,然后花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月供还款;第四类是工作多年、事业有成,正由“置业族”转变为“投资族”。
父母资助全款买房
全款买房当然是***理想的购房方式,这样既无经济负担,又不用提心吊胆地担心利率会上调。“80后”全款购房,可以从容安排今后的房产理财计划,日后急需用钱时,可将房产抵押。
近日,在市区某楼盘的销售中心,笔者遇到了来此看房的徐磊和他的父母。在聊天中了解到,徐磊眼下正在杭州读大学,还有1年就要毕业了,毕业后他打算回平湖工作。因此,父母希望他现在就买好一套房子留作以后结婚用,而房款由父母全款资助。虽然现在还不到结婚、生子迫切需要房子的时候,但徐磊和他的父母考虑的是,现在年轻人走出校门后面临的不仅仅是工作方面的压力,还有成家等更多的压力,而有没有房子往往成为他们能否结婚生子的前提。“房子买好后,可为儿子减轻许多就业和结婚的压力。即使儿子以后自己有能力,不需要这套房子,那么也可以作为自己和老伴养老的地方。”徐磊的母亲说。
父母首付子女还贷
大部分“80后”往往参加工作不久,储蓄不多,尽管他们现在筹划着买房或者已经购房,但买房的启动资金仅靠自己的收入又远远不够,所以需要父母的资金支持,之后的每月还贷再由自己担负。
刚毕业一年的沈婷就属于这一类“80后”置业者。“尽管我和老公都希望自己能够支付全部房款,但目前平湖很多楼盘每平方米的价格已经超过了6000元,这对于我们这些月工资不高的‘80后’来说,单靠自己的力量购房显然是不现实的。”沈婷告诉笔者,“我去年年底在耀江·海德城买的房子,靠父母垫首付,剩下的由我和老公用公积金和工资、花上15年时间来月供还款。”
子女自己首付还贷
也有一些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80后”结婚族,未来收入发展空间较大,但目前积蓄有限,短期内还贷水平也较低,他们往往会考虑一些首付款数额不大、月供压力较小的低总价房源作为过渡。
25岁的孙晓兵马上要结婚了,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看房,***终选择了一套价值30多万元的小户型,首付了30%,其余按揭。刚刚交了首付款的他却没有显得如释重负,表情有些苦涩。“没办法,因为结婚,所以东挪西凑把首付先交了,好歹也算有房一族了。”孙晓兵告诉笔者,他和女友都属于“80后”,这次所交的首付款,是两人工作2年攒下来的积蓄。他也想买一套大屋子,一步到位,不仅显得气派一些,居住也会舒适得多。但现实是,按现在的房价,手头资金也就显得不够充足了。他盘算着,不如先买一套小房子结婚,等房子价格跌下来,自己有钱了,将来再换套大房子。虽然朋友都劝他向父母借一点,但孙晓兵坚决不想借助父母的力量。“我就想要一套完全属于我自己的房子!”
转变理念投资买房
投资,这个词在“80后”的词典里不是经常出现。但笔者发现,目前好多事业有成的“80后”已经开始转变自己的置业观念,由“置业族”向“投资族”转变。
1980年出生的温思群做外贸生意多年,事业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之前已经全款买了一套房子。温思群告诉笔者,他妻子也是个“80后”,目前在企业也是中层干部,两人的收入都不低,几年下来已经积攒了一笔不小的资金,因此考虑将存款用作房产投资。“虽然现在国家政策多变,楼市走势不明确,但我相信平湖的房子还是保值的。”温思群表示,等房价稳定时会适时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