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去年年初买房就好了,到今年房价都涨这么多了,亏大了!”刚工作一年的小王后悔地说。但这样的说法随即遭到了周围同事的反驳:“去年房价不稳定,到处都是‘拐点’论,谁知道房价一直上涨啊?万一去年买了又下跌,岂不是又亏了?”
的确,房子是大多数人一辈子中***的消费品,买房也就成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面对纷繁复杂的楼市,不少购房者举棋不定:要么怕出手晚了,更加买不起;要么怕买早了,万一房价跌了就划不来了。那么,如何让置业更理性呢?
关注政策导向
尽管房地产是市场化程度***的行业之一,但它仍然无法脱离“政策市”之嫌。细心的市民可以发现,去年年底以来,政府的多次宏观调控都引发了房地产运行的巨幅振荡。
“房地产市场受政策的影响极其巨大,开发商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性极强,他们得考虑政策对其资金回笼状况的影响,从而会在营销过程中体现出来。另一方面,经济政策的改变也会影响到购房人的买房成本,如利率问题。”业内人士坦言,目前政府明确将住房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发展,并从住房制度改革、金融等多方面鼓励个人住房消费,政府的这一系列宏观调控将直接影响楼市的走势。就政策的影响力来说,我国房地产市场就是“政策市”。
“要关注政策动向、瞄准机会再着手买房。房产政策出台初期会影响到购房者心理、购房态度的变化,多数人开始等待、观望,房产市场会略有波动,假若在这一‘动荡’时期盲目购房,会因为对政策了解不全面而造成损失,结果得不偿失,因此购房要待新政稳定以后再出手。”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因此接下来政府仍可能根据需要,适度出台政策调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政策的变化也将会影响楼市的走势。因此,业内人士提醒有意购房的消费者,要提高自己对政策方向和市场动向的敏感度,从而选择***有利的购房时机。
审时度势出手
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供大于求时价格下挫,反之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扬。房地产市场也一样,由供求关系决定市场行情,在卖方市场环境下受到热捧,而在买方市场环境下则相反。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65亿元,与上年同比减少7.40%;全年新开工面积22.7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9.07%;施工面积93.4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2.56%;竣工面积49.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35%;预销售面积63.88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比增长110.96%。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去年我市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均有所减少,而预销售面积却大幅增长,加上去年年底为争搭“末班车”出现的集中放量,多方因素造成今年一季度我市的可售房源明显减少。这一“供小于求”的形势也使得今年平湖楼市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扬,但成交量有所下降。随着今年二季度起我市新盘的逐渐放量,预计楼市的供求关系将逐渐转为平衡,价格逐渐稳定、成交量逐渐上升。
对于有意购房的市民,可以根据供求形势适时出手。在未来平湖楼市供应量放大的背景下,购房者可挑选余地也比较大,因此除了把握好购房时机,也要多考虑楼盘品质、开发商品牌、地理位置等因素。
把握涨跌预期
买卖双方对房价涨跌的心理预期,也就是心态,对楼市有着重要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永远都是一个信心市场,换言之,市场的信心决定着市场的走向,但这信心并不是开发商或者购房者的一厢情愿,而是源自供求双方的心理预期。
可以看到,目前为止资本市场总是呈现出“追涨不追跌”的趋势,股票如此,黄金如此,房地产也如此。房价下跌时,大家坐地观望,不知房价何时见底,于是袖手旁观;房价上升时,眼看新楼盘的不断出现和楼价上涨,加上无法预测价位的攀升高度,唯恐再次错失良机,购房者蜂拥而至“羊群效益”突显。
对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政府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保证房地产市场需求主力的“稳定”。因此,“稳定”仍是目前宏观政策的主基调,这将引导市民购房心理日趋理性,使房地产企业经营策略更加稳健,同时房价也将在调整中逐渐趋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平湖整体房价是上行的,可能有波动,但是上升趋势是不会变的。购房者应及时了解房地产市场动态,把握房价的涨跌预期,在房地产市场预期形势不明朗时,谨慎出手,保持观望状态,等到市场信心恢复、局势稳定时再下单。
切合自身需求
购房群体大体可以分为刚性需求购房者、改善型购房者、投资型购房者等。所以,关于何时适合出手,不同的购房者应根据自身需要和自身能力理性分析,避免盲目从众。
对于刚性需求购房者,例如年轻人结婚或子女入学等迫切需求,如果短期内并不打算转手的话,可以在衡量自身经济实力的前提下,一旦遇到合适的房源,宜早下手。而如果经济条件有限,也不妨将目光瞄准小户型新房和二手房作为过渡。对于改善型购房者,应全面衡量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换房的要求,对住房区域的选择一定要有全面的考虑,如区域房价水平、生活配套、住房条件、小区环境、附 ·近交通、学校等的分布情况。此外,对原有住房的处置应根据自身的消费能力和原有住房特点进行处理。如果是作为投资的话,“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将直接影响投资回报的兑现,因此应持谨慎态度,在市场处于上升期出手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