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还是跌?买还是卖?持币还是出手?带着一系列巨大的问号,我们走进了2010年。无论是市民、农民、开发商、建筑商还是主管部门,每个人都是提问者,又都有一套头头是道的答案。这场岁末年初的全民发问,缘于2009年楼市的风云变幻,更是房价调控政策变脸的直接反映。在过去号称“黄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宏观政策的每一次松紧替换,都会给楼市带来深刻的影响。众说纷纭之下,对于房价,出现了“顶”与“底”两种天壤之别的判断;土地市场,“涨”与“跌”也在七嘴八舌中分道扬镳;直接关系房价趋势的建筑成本,“升”还是“降”,大众的讨论传递出统计数据中看不到的信息……
2009年年末,平湖楼市在“量价齐升”中走过了好时光。但2010年新年伊始,平湖楼市成交量遇冷,买卖双方观望增多,而房价暂时未见松动。2010年,平湖楼市将向何方发展?记者为此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和市民。
看涨派:房价还会在平稳中小幅上升
在土地供应趋紧、存量房减少及高单价、高总价的“地王”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大部分人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平湖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或将在平稳中小幅上升。
理由之一:存量房少,供应短缺
平湖房地产2009年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有所减少,而预销售面积大幅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65亿元,与上年同比减少7.40%;全年新开工面积22.7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9.07%;施工面积93.4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2.56%;竣工面积49.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35%;预销售面积63.88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0.96%。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按照经济规律,房价由房地产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关系影响。2009年年底,楼市出现争搭“末班车”的集中放量,而且经过一年的持续热销,可售房源明显减少,供小于求的形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房价上涨。
理由之二:高单价、高总价“地王”频出
从土地市场来看,交投依然活跃,地王“前仆”而“后继”的大戏仍在上演。高单价、高总价的“地王”也成为2009年平湖房地产市场非常抢眼的一大关键词。
2009年12月17日,位于我市东湖大道南侧、东方路北侧、文涛路西侧,土地面积为158975平方米(合238.5亩),规划用途为商业、住宅的一块土地,由浙江吉恩仕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宁中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组成的竞价团以8.25亿元的价格获得了开发使用权,创大宗商住用地历史***价。此外,另一块位于祥中路南侧、东方路西侧,土地面积为60334.7平方米(合90.5亩),规划用途为商业、住宅的土地,由上海龙盛联业投资有限公司以3.48亿元的价格竞得,每亩的投资强度达到了385万元,为平湖迄今为止每亩投资强度的***价。
分析人士认为,平湖2010年房价走势如何,这两块土地的成交价便是“风向标”。按照“面粉价格决定面包价格”的道理,开发商拿地成本高涨,其高地价成本必将会转移到房价中。因此,这次竞价出现的两个“***价”使得2010年平湖房价仍有冲高因素。
盘整派:2010年楼市将“高位调整”
从2009年年底到2010年年初,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不断出台。尽管我市近期楼市成交量已出现大幅下滑,但房价仍然居高不下。部分业内人士分析,2010年我市房价上涨的态势有望得到缓解,“盘整”将是2010年平湖楼市的主基调。
理由之一:成交量下滑,价格高位趋稳
由于近期楼市调控信号频出,不少置业者也加入了“观望”的行列,楼市成交量呈下滑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月份,我市商品房网上备案量为194套,备案面积1.9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网上备案92套,备案面积1.19万平方米;2010年2月份,我市商品房网上备案量为212套,备案面积1.2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网上备案57套,备案面积0.62万平方米;2009年12月份,商品房网上备案量为894套,备案面积10.3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网上备案725套,备案面积8.42万平方米。从中可以看出,今年1至2月份日均成交2至3套商品住宅的成交情况,与去年12月份楼市“高温”时日均20多套的局面形成强烈反差。此外,我市今年以来二手房交易量也出现了明显下降。
但从近期的市场价格来看,无论是新开楼盘还是二手房价格都处于“高位趋稳”状态。因此,一些业内人士推断,2010年,平湖楼市将处于高位调整的“盘整期”。
理由之二:“有保有压”政策主要打压“投机”
一个健康的市场重要的是价格平稳,房价暴涨暴跌都不是政府部门的愿望。房地产是政府大力支持的支柱行业,在“国四条”出台之后,政府已经明确了调控思路,即加大中低价商品房供应、加强市场监控力度、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应。
这几项核心内容反映出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一刀切”,将采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差异化定向调控方式,抑制投机性需求,而不是打压市场促使房价下跌。与此同时,中央要求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这表明普通住宅、自住性消费仍将受到扶持。房地产政策仍属温和调整,行业整体趋势仍向好。
看跌派:成交量少、政策逼紧,房价面临下调压力
也有人认为,开发商的资金充裕主要得力于销售资金回笼,其次是信贷。短期内开发商确实不差钱,也不会很快降价,但随着成交量的下滑和房地产开发贷款额的紧缩,预计一些开发商的资金链会重新紧张,房价可能会出现小幅下跌。
理由之一:楼市遇冷,久盘必跌
显然,2009年楼市的火爆并没有延续到2010年。近日,记者在我市某房地产公司售楼处看到,购房者寥寥无几,偶尔会有一些市民出入,但大都也只是咨询一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近期楼市的“惨淡”早在意料之中:2009年,在“末班车效应”的影响下,为了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不少刚性需求的客户,如购置婚房、改善型需求等,纷纷把自己的置业计划提前,大大透支了2010年的正常需求;加上不少新政刚出来,人们的观望心态都比较浓,现在买房的都是已经谈好的,真正来看房选房的,实在很少。
面对2010年一二月份我市商品房交易量出现的下滑行情,一些人产生了强烈的观望心理:成交量下跌了,价格下跌还会远吗?
理由之二:调控政策“步步逼紧”
2009年12月,为了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和抑制投机性购房,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营业税“2改5”、“国4条”、打击囤地提高拍地首付等等。2010年1月10日,再出“国11条”;1月18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相当于一次性冻结资金3000亿元;2月12日,央行宣称,将在2月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银行要求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40%,楼市个人及开发信贷趋紧。
“现在银行房贷卡得那么紧,很多银行都没什么房贷额度,银行放不了贷,等于开发商回收不了资金,长久下去,房价肯定要跌,但幅度应该不会太大。”在各大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也有人提出了房价将小幅下调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