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楼市接连频繁发生房屋“质量门”事件,有些问题已见诸于报端,被媒体爆光,有些问题被开发商公关掩映,没有公布于众,但见诸于报端的几桩房屋“质量门”事件,无论我市的丽池庄园别墅事件,还是上海的13层高楼“卧倒”事件,都已使楼市面临着极大的信任危机风险。
房屋质量引发市场担忧,楼市出现信任危机,开发商诚信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尤其当前局势,经济增长放缓,楼市未来走向不明朗,而市民消费日趋理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商诚信将面临更加苛刻的考验。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违背市场运行规律的行为总是遭遇市场的惩罚,无论市场给予开发商何种惩罚,但限于房地产市场信息极不对称性,行业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就目前市场而言,房屋质量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杜绝。
今后,市场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于房屋质量的投诉,尽管消费者在投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但在买方市场,消费者应在购房环节积极掌控好主动权,切实把好房屋质量关,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碰到房屋质量问题是***头疼的事,谁也不愿意自己买的房子有质量问题,毕竟那是一笔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开支,但事实是,在目前不成熟的房地产市场,房屋质量问题或大或小常常发生,可以说,购房投诉纠纷一直居高不下。
而一旦遇到房屋质量纠纷,处理起来很麻烦,一是危害程度难以鉴定,消费者相对处于劣势;二是涉及部门多,比如开发商、建筑商、材料供应商等,解决难度大;三是耗时,投入精力大,一般消费者拖不起,诉诸于法律的寥寥无几,大多求助于公共舆论的力量。
在投诉纠纷中,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集中在房屋渗漏、墙面空鼓、材料劣质、配套缩水、延期交房、虚假广告、物业不规范以及建筑面积“缺斤少两”等情况,再严重一点的是墙面或地面开裂,擅自改变规划等。
市场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关键就是市场发育不成熟,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市房地产市场起步晚、发展快,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不够成熟、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政策法规不全、政府调控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导致房屋质量问题难以规避。
“住宅质量不过硬”引发市场担忧
丽池庄园事件让禾城市民大吃一惊,如此豪华别墅对外宣传时,规划标准、设计标准、建筑商资质等,都超过一般的普通住宅,可建成时竟会有诸多问题,而且很多是基础常识性的问题,真是让人迷惑不解。
而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轰然倒塌,则震惊了市民,整幢楼拔根而起,让人不可思议,房屋质量居然都差到这样境地了,消费者以后真不知道该怎么相信房屋质量?
虽然嘉兴房地产市场发生的房屋质量纠纷没有这么严重,但上海房屋倒塌事件还对嘉兴地产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少消费者担心所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购买期房的意愿大幅减弱,有些市民甚至放弃购买期房计划。
受访市民认为,期房出现质量问题,关键是开发商已将房屋销售掉了,责任心大幅降低,造房子就没那么用心了,而消费者签约购买的期房看不见摸不着,通过现场施工查验,根本无法确认质量,等到房子造成出现了问题,再退房已不大可能。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期房不安全,搞不清楚开发商造成啥样,不如买现房。”很多市民认为,现房看得见摸得着,开发商在销售资金回笼前肯定会用心造房子,否则房屋质量检测不达标,就很难再销售了。
期房市场诚信遇危机
反观禾城楼市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房屋质量投诉纠纷基本上集中在期房身上,尤其近两年,期房纠纷愈演愈烈,可以说,期房产生质量投诉纠纷,关键原因是消费者购买的是一张图纸,楼盘尚在开发建设之中,房产商期许消费者的是一个房屋愿景。
而消费者脑海中形成的愿景是以规划图纸、精美宣传册、销售员介绍等信息为基础的,而这些信息与现实存在着种种差距,再说信息本身就难以准确诠释现实,且消费者接触的期房信息都是正面的,无法对项目形成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嘉兴学院一房产专家表示,由于房地产市场信息极不对称,房地产行业又是个包容性、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涉及调研、土地、规划、财政、房管、金融、建筑、信息等相关产业,生产周期很长,普通消费者很难对房地产市场有一个透彻而全面的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期房一旦造成,就很容易发生质量纠纷,要么项目被宣传扩大,要么承诺没兑现,要么图纸上的绿地、景观、会所等与实景存在差异,要么实际面积、交房标准、物业管理与合同规定有出入等,如果房屋出现地面开裂、墙面空鼓或渗漏等质量问题,纠纷就会升级。
房屋纠纷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愈演愈烈,影响迅速扩大,成为一个群体性事件,从而严重伤害市场的诚信度。因此开发商应严格遵守职业操守,严把质量关,对外宣传、对消费者的承诺、合同立定、小区规划建设的监督等,都要遵循市场诚信原则,否则无视消费者利益,过度地贪图利润,一旦 造成质量问题,产生纠纷,信誉就会丧失。
期房三大症状拷问开发商诚信
这两年,禾城楼盘发生多起严重的质量投诉纠纷,多集中在期房项目,普通住宅楼盘有之,高档别墅楼盘亦有之。但细究这些纠纷,市民可发现,房屋质量投诉纠纷集中在三类:一是夸大宣传,承诺难以实现;二是隐瞒或变更规划,欺骗消费者;三是延期交房或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处理不当,引发群体性纠纷事件。
这些事件在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尽管有些事件并未被媒体揭露而公布于众,但通过网络、人际、群体或组织等传播方式,真相还是被公众知晓,对市场诚信度造成恶劣的影响,可以说,一个老鼠屎坏一锅汤,个别房产商诚信的缺失行为严重干扰了市场健康发展。
症状一:夸大宣传扬长避短
任何一个楼盘项目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端,其优势也都是相对的,比如一个楼盘的地段、环境、配套的好劣,是一个发展变动的过程,相对而言的,并非***,但消费者接触的宣传信息都是利好性的,这就为以后纠纷埋下隐患。
比如丽池庄园纠纷事件至今仍悬而未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开发商夸大了宣传,比如绿化、河道、户型设计等,宣传时说得非常好,结果实景与宣传相差甚远,消费者自然不愿意,要求赔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不少楼盘在宣传时存在着夸张行为,只是开发商一直掌控着主动权,比如宣传册户型图或效果图均以实景为准,***终解释权归开发商。期房变成现房后,消费者即使发现问题,也难以与开发商辩理。
开发商宣传项目优势、凸显项目的价值、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加速项目营销的进程、更早地回笼资金、提升利润率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应以诚信为基础,即开发商要如期兑现宣传的承诺,否则就违背了市场的游戏规则,欺诈是自由市场经济***忌恨的手段。
症状二:隐瞒或变更规划
隐瞒或变更规划是失信于市场的违法行为,但身为门外汉的普通消费者很难察觉,等房屋造好后,问题暴露出来,自然难免有纠纷。因为开发商无论变更项目规划,还是隐瞒附近的市政规划,都可能会给购房者以后的生活带来影响。
开发商变更项目规划也好,隐瞒附近的市政规划也好,都是钱在作怪,无非是想房子价格卖高点,房子多造点,钱多赚点。事实上,项目规划一旦批准确立,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不仅要经过购房者同意,也要经过监管部门重新审批。
但现实生活中,总有开发商想这么干,如市区某一大型楼盘开发商为了多造几幢房子,欲将排屋改成多层,结果遭到消费者一致反对,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很多购房者后悔不已,甚至要求退房。
再比如此前本报报道的谢先生购买的丽池庄园的联排,开发商隐瞒工业蒸汽排放管道,谢先生看到现房后才发现,蒸汽排放管就放在自家的庭院里,很是不爽,结果双方闹到现在还未***终解决。
现状三:延期交房质量没保障
房屋能否按合同约定交付,房屋质量有没有保障,是考验开发商诚信的关键所在,不少开发商为了体现自身实力和诚信,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工程速度,提前或准时按合约交房。但有的开发商则相反,延期交房,甚至房屋质量出现问题。
比如杭州某一有实力开发商在嘉兴市区城南开发的一个项目,不仅逾期交房,而且房屋质量存在问题,房屋渗漏、墙面空鼓、车库面积缩水、地面开裂等,很多业主跟开发商闹,要求退房或补偿,也闹得不可开交。
事实上,房屋投诉纠纷有很多种类,上述三种是影响相对较大的情况,其他纠纷也有很多,比如物业问题、配套问题、环境问题、面积缩水等,有时很多问题交织在一起,处理起来相当繁琐。
无论是哪种问题,一旦开发商缺乏负责任的处理态度,就会影响市场诚信,就会挤压企业今后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