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双十一,成交额出现历史性腰斩,仅为去年的一半。
有人认为是经济下行,老百姓这次是真没钱了,线下实体端的寒气终于传到了线上网购端;
而夹杂在主流观点之中,小编发现有一种论调也甚嚣尘上,那就是——
楼市的持续低迷,极大影响了经济活力和老百姓的心态,是导致这次双十一消费不振的主要原因。
到底是不是这样?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
2023年10月末,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余额为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其中,住房贷款余额为29.9万亿元,占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余额的77.3%,同比增长17.1%,增速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居民部门的债务水平依然较高,住房贷款占据了主要份额,可想而知对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意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另一方面,随着2023年前10个月,全国主要城市房价增速放缓甚至进入到下跌通道,对居民的消费信心带来巨大影响,老百姓出于对未来的担忧,加大储蓄力度,不敢消费,不愿消费。
因此,小编认为“楼市的冷清,对双十一的成交额下跌确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硬要说它是主要原因,那显然也是高估了楼市的重要性。
其实双十一逐步走下神坛,显示出增长疲软之态,早在楼市烈火烹油的2020年就已开始。到这几年不过是到达顶峰后的正常回落,再叠加如今电商平台竞争力下降、居民收入下降、以及消费者对双十一类似购物节积累下的疲惫感、社会主流消费观念越来越理性……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才有了所谓双十一成交额腰斩的惨剧。
这个话题就先聊到这里,接下去我们再借着双十一这个话题,聊聊这次“双十一背后的几大地产真相”:
窥一斑而知全豹,如同今年双十一的主题“降价”一样,今年全年楼市的主题也是房价下降。
平湖虽没有官方数据印证这一点,但相信情况应该跟全国主要城市差不多,无论新房二手房都呈现环比下降的态势。
从全国到平湖,楼市成交量还在继续萎缩。目前的真实情况,除了少数优质项目有些热度,大多数刚需盘、远郊盘已经走到了成交冰封的态势。
这几年,从某大、某桂园到最近的某科(被证实是谣传),明星房企突发暴雷风险,引发行业震动的案例不胜枚举。
从现在的市场情况看,如果销售继续疲软,那高周转房企停摆的风险依旧巨大,房企暴雷潮还没有远去;
目前比新房市场压力更大的,是二手房市场。除了少数核心地段的优质楼盘,大部分二手房都将进入长期的阴跌通道。
今年短短几个月,平湖二手房已经经历了挂牌量暴增,房东主动降价到“内卷式打折卖房”的快速变化,短时间内只怕很难走出这个螺旋。
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债务纠纷、按揭断供等房产标的逐渐增多,法拍房的数量呈现上扬态势。
虽然受市场趋冷的影响,法拍房的成交速度和成交量没有大幅度提升,但是法拍房成为楼市里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已是大势所趋。
未来买卖双方的价格博弈将持续,销售回款作为民营房企唯一的资金来源,面对疲软的市场需求,降价促销几乎是生存下去唯一的选择。未来准现房/零首付/送装修送全套家电等各种形式的促销仍旧是市场主旋律。
目前的楼市风险交织前途未卜,就算改善需求也要改变置业逻辑,慎重考虑加杠杆一步到位这件事。
对处在信息洼地的普通人来说,买房之前千万要多看多问,加理性预估未来3-5年家庭收入,最多踮踮脚,千万别加高杠杆。
买房暴涨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现在买房投资,要尽可能调低投资回报与升值潜力预期,以着力居住美好与周期性资产保值更为现实。
无论住宅/商业/公寓,或写字楼产品,大家都要记住谨慎抄底、谨慎抄底、谨慎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