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内容不知道能否存活,咱就快速说下。
昨天最大的新闻就是六大行集体官宣,要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方案。
简单来概括下,就是大家长针对个人消费贷贴息1个百分点。比如原本国有大行2.75%的消费贷,贴息后,利率降到1.75%。
而且整个一套设计还挺讲究:
实施期限只一年(2025.9.1-2026.8.31)
借钱只能消费,绝不让流入楼市投资(这条我后面会说)
贴息的钱由中央出90%,地方出10%(防地方不积极)
办理便捷,操作流程简化,银行替你跑流程
乍看之下像是一次精准的限时定向降息,目的无外乎怕大家没钱,让大家借钱来消费,带动GDP。
说下个人观点,我认为依照咱们的习性,寅吃卯粮贷款消费的人不多。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稍微有那么一点经济学认知,我就知道了咱们中国人喜欢储蓄,不热衷于刷信用卡,搞提前消费,
再后来房地产黄金时代,上杠杆的确实赚到了钱,但这几年地产下行,死得最惨的无疑也是那波猛加杠杆的。平头老百姓最稳健的理财方式,一如既往就是——储蓄。至于花多少,用《一代宗师》里赵本山老爷子的台词: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现在上头搞消费贷贴息,降利率,鼓励大家借钱消费,想法固然不错,背后的逻辑应该就是“消费回暖→企业赚钱→就业增长→消费再升级的正循环”。
但,就我身边的例子,更多人想的是勒紧腰带提前还贷清债务,而不是再额外加杠杆搞消费贷去消费。
不仅没啥再借的动力,甚至恨不得把之前借的都赶紧清了!
所以我认为,这个贷款贴息,大概率是精准利好22-35岁、大专学历以下的“贷款冲动青年”。也可能是那帮原本喜欢撸网贷,对自己借钱其实年化达到十多个点有点概念但只能无奈接受的人,现在会有更大的意愿借消费贷。
对于那些理性的家庭来说,这个消费贷贴息1%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他们压根没打算借钱来花。
再说这条防“消费贷变相流入楼市”。真的挺让人一言难尽的。
如果你房贷门槛比消费贷低得多(比如有钱人买第三套四套房不卡贷款),那大概率不会出现消费贷流入房地产的情况。同样的,为啥坊间有那么多房贷转经营贷的灰色操作,无非也是这里面利息差比较大。
这几年房贷利率相比几年前高位确实下来了,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选择提前还款呢?
答案呼之欲出,大家伙不是兜里没钱,而是因为存量房贷利率相对还是高,所以选择先降低负债,再谈后面的花钱!
这显然跟现在贴息让你加负债,希望你多消费多花钱是相悖的。
所以与其用1%贴息来吸引大家负债,大家长不如直接给存量房贷降利息、放开超一线购房限制——因为有房一族才是消费主力军,盘活楼市更能带动上下游百来个行业。
薅消费贷的人本质是在即时满足,而背着房贷的人更多是在延迟满足。如果让背着房贷的人降低月供压力,这省下来的钱可能会发挥更大效用和价值。
至少在我看来,指望撸网贷的这波人,不如指望已经买过房上过车,更具拼搏精神的人。
再度呼吁,拉动消费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就是降低存量房贷利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