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半年房地产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上还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评价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
这一判断背后是多重数据的支撑:商品房销售降幅同比收窄,房价同比降幅整体收窄,房企到位资金状况改善,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四个月减少。
在价格端,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释放出积极信号。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0.3、0.5和0.3个百分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6月份有14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较上月增加1个。其中上海和长沙均上涨0.4%,并列全国首位;宁波和湛江紧随其后,上涨0.3%。
房企资金状况的改善成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一大亮点。在 “白名单”政策 和销售回暖的带动下,房地产企业化债工作有序推进。
数据显示,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0202亿元,同比下降6.2%,但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6.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收窄10.8个百分点。
去库存工作同样取得积极进展。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5月末减少479万平方米,连续四个月呈现减少态势。
住宅库存消化更为明显,待售面积减少443万平方米。按照当前销售面积计算,全国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已缩短至10个月左右。
02
当然尽管整体呈现企稳态势,但不同区域、不同等级城市间的分化仍在加剧。
一线城市内部呈现明显分化特征。6月份,上海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而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3%、0.5%和0.6%。
从不同等级城市看:
表:2025年6月各线城市房价变化情况
城市类型 | 新建商品住宅环比变动 | 同比变动 | 同比降幅较上月变化 |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手房市场表现更为疲软。6月份,70城中仅西宁一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涨幅仅为0.1%。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7%,其中北京下降1.0%,上海下降0.7%,广州下降0.7%,深圳下降0.5%。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认为,二手房价格下跌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方面是新房新规产品的冲击,导致二手房挂牌量上升;另一方面,住房改善需求明显增长,换房的需求增加,迫切出售二手房的现象增加。”
03
与销售端初露企稳迹象相比,房地产开发投资端仍面临较大压力。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降幅比前5个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0.4%。6月单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减少12.4%,与上月基本持平。
开工数据同样不容乐观。1-6月,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0.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9.6%。房屋竣工面积下降14.8%,住宅竣工面积下降15.5%。
进入7月,传统销售淡季到来,市场活跃度进一步降低。国盛证券数据显示,7月首周(W28)30个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大幅下降54.8%,同比下降20.2%。
其中,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60.2%,同比下降37.5%;二线城市环比下降57.0%,同比下降20.3%;仅三线城市表现相对较好,环比下降43.3%,但同比上升6.1%。
对于下半年的政策走向,业内人士普遍预期将进一步加码。
中房研协报告指出,未来房地产发展将呈现“双轮驱动”格局:“虽然快速城镇化过程结束了,但城镇化的内涵有了新意,以县城为载体的后续城镇化建设,依然能够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有利于三四线城市存量房的去化。
另外,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对于前期房地产增量市场高速发展的城市,未来对存量的更新是重要建设内容。”
04
随着专项债收储加速推进,融资协调机制进一步扩容,房企正灵活利用金融政策工具缓解资金压力。上海、长沙等城市房价的率先企稳回升,北京、广州限购政策的进一步松绑,以及更多城市加入“以旧换新”行列,都为市场注入了新动力。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揭示了一个关键转折点:
去房地产市场的至暗时刻可能正在过,让我们共同期待全面复苏的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