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某中介门店里,经纪人小陈无奈感慨:“昨天又有一个房东通知撤牌房源,连价格都不愿意再聊。”房东理由充满无奈与感伤——
“挂了大半年,越卖心越凉,不如眼不见为净了。”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房东的经历更具戏剧性。
比如前阵子某小区房东四年前花200多万买的房子,如今挂160万出售,当他勉强接受买家砍到150左右的价格时,小区邻居突然以140来万“砸盘”。
这位房东直接吐血,愤而下架房源,不卖了。
如今这样的戏码正在楼市里不断上演,越来越多的房东“开始躺平了”。
表面看是“躺平”,但背后却是一场略显无奈的价格防御战。
有位资深中介点破真相:“绝对不是不想卖,而是换种方式守价格!”
比如他一位委托人的89平房源挂牌9个月,看房也有十几组,出价从140万一路压到120万。“上个月有客户出到115万,他直接下架了。嘴上说等市场回暖,其实就怕邻居跟风降价。”
这种恐慌在远郊和乡镇更甚。当初某些环沪乡镇的楼盘业主群里,就不断有人抱怨
“都想着抢跑,你刚刚调到100万,小区里立马就有人降到95万,这已经不是卖房,是相互捅刀子了。”
当价格战陷入死循环,撤牌似乎也成了最后的防线。
放眼全国,类似情况正在蔓延。许多城市5月后挂牌量出现明显下滑,与成交量、成交均价同步下降形成反差。
选择下架的房东们,心态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既然卖不掉,就不急着卖了。”
“原本急着置换,现在新房子价格也在跌,就再等等吧。”
“都把首付跌没了,总不能再跌吧,国家不可能不管。”
“卖不掉就留着给小孩以后收租。”
这部分群体特征明显:要么是早期买入成本低,要么收入稳定能覆盖房贷。他们对机会成本不敏感,卖不动就放着,直到价格跌穿心理底线。
这种“佛系”背后,其实是深深的无奈。
当售房市场遇冷,租赁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受到居民收入减少支撑不了高房租;大量房东由卖转租导致租赁市场过剩;保障房廉租房入市分流需求等原因:
在对50个重点城市数据监控中,有44座城市的房租价格下跌。
但是话说回来,行情冷淡又不是第一次了,市场波动中,躺平显然不是最好的对策。如果你是以下几种房东中的一种,建议你还是要对症下策:
硬伤房源持有者——割肉止损要趁早。
优质次新房东——把淡季变战术窗口。
置换型业主——树立正确观念避免踏空。
这里有一个案例可能更具启发:某房东A,在经历老房子挂牌多时一直无人问津之后,把房源撤下了一段时间。期间他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发现老房子最大的硬伤直接把潜在客户拦在了看房第一步。
然后他咬牙投入了2万元给房屋来了一场彻底的升级,并积极与中介沟通推广,用超过底价后的溢价均分来对赌,不断提升带看率,最终顺利出手。
一句话来总结:
躺平不是躺赢,是用暂时的撤退变成战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