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埭镇农房统建再发力!牌楼村100户住宅建设中
“湖城共生”绘就城市更新“平湖样本”
01 全国 5月大中城市租金水平持续下降 住房租赁市场租金水平连续下滑,市场仍处于低温态势。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5月全国40个大中城市租金挂牌均价为34.37元/㎡/月,环比下跌0.32%,连续9个月下降;同比下跌1.14%,连续19个月下滑。整体来看,前5月全国40个大中城市租金挂牌均价为34.54元/㎡/月,较2024年租金水平下降1.12%。 报告指出,受就业环境、收入预期下降等因素影响,居民住房消费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的增加,对市场化的租赁市场有一定冲击。 对此,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认为,随着应届毕业生入市,5、6月租赁活跃度有望增加,但由于应届毕业生的消费能力较弱,租金仍具备下行压力,租金跌幅有望收窄。 (来源:中房网) 02 全国 5月各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5月房地产市场继续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各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同比降幅均继续收窄。5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2%,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2%,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同比方面,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5%和4.9%,降幅分别收窄0.4个和0.5个百分点。 易居研究院指出,从数据来看,环比值数据的风险有所扩大,从过去的-0.1%扩大到-0.2%,各地要警惕政策效应减弱等风险。不过,目前的跌幅相比去年尤其是去年前三季度的幅度,幅度是比较小的,也是可控的,这也使得同比跌幅指标有继续改善的空间。 (来源:中房网) 03 本地 新埭镇农房统建再发力!牌楼村100户住宅建设中 在平湖市新埭镇牌楼村,一幅关乎百户农家幸福安居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继星光社区成功实践统建模式后,牌楼花园一期统建项目亦扎实推进全域宅基地置换、持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每一砖一瓦的垒砌,都浸润着为农户着想、让农户安心的温度,是“星光经验”在牌楼村的温暖延续与深化。 精心规划,户型设计贴心更懂农家所需 牌楼花园一期规划建设100户高品质住宅及完善的社区配套用房。 科学规划户型配比,精准覆盖多元居住需求。项目精心打造38套100㎡双联大户与62套80㎡双联小户。大户空间敞亮,从容承载三代同堂的温馨日常;小户设计精巧,将实用性与舒适度完美融合,让日常起居更显惬意自在。 统建优势,品质生活共享。告别单家独户建设的繁琐与质量参差,统建模式确保所有房屋采用统一高标准设计、施工和管理。农户无需再为建材选购、施工监管等环节耗费心力,即可享受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质量过硬、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家园。 扎实推进,透明建设让农户眼见为实 项目当前进展稳健有序,处处体现着对农户知情权与参与权的尊重。 样板先行,品质看得见。备受关注的5栋样板房(含3栋80㎡户型、2栋100㎡户型)基础工程已全面完成,即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样板房的先行建设,是项目对自身品质的自信,更是为了让农户提前“心中有谱”。 开放参观,农户做主人。项目方计划板房完工后,组织农户走进工地实地参观,届时农户们将能亲眼目睹未来新家的模样,零距离感受房屋结构、空间布局和用材品质,真正做到明明白白选房、安安心心入住。 聚焦民生,绘就牌楼幸福新图景 牌楼花园项目是新埭镇持续书写农民住房改善篇章的生动实践。 配套完善,生活更便利。社区配套用房的同步建设,预示着未来这里有崭新的住宅,更将拥有便捷的生活服务设施,切实提升农户搬迁后的生活品质,实现“搬得出、住得好”。 政策惠民,安居有保障。项目依托新埭镇成熟的农房搬迁惠民政策体系,致力于让农户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切实减轻负担,共享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 (来源:平湖新埭) 04 全国 “湖城共生”绘就城市更新“平湖样本” 悠悠东湖水,脉脉故乡情。东湖,是平湖人心中的精神原乡,也是镶嵌在记忆深处的城市明珠。粼粼波光里,倒映着岁月的更迭,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平湖人的生活点滴与情感寄托。 如今,这片承载深厚情感的区域,正迎来蜕变契机。锚定5A级景区城建设目标,市建投集团以东湖片区开发项目为着力点,加快撬动城市品质跃升:从东湖鹦鹉洲的“开放即惊鸿”,到叔同公园的“沙洲焕新章”;从上海塘闸站的“铁肩筑安澜”,到北东湖观赛台的“碧波映风帆”……每一个精微雕琢的细节,每一次向难而行的突破,每一处巧思暗藏的空间,都是建投铁军匠心筑城、担当为民的宣言,都承载着建设者对城市最长情的告白。 正如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盛跃所言:“东湖之于平湖,是流淌在血脉里的乡愁,更是城市面向未来的生态与文化地标,我们肩负的不单是工程的建设,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住乡愁、守护生态、创造美好生活的责任。”正是这份融匠人匠心与人文情怀的建设信念,驱动着建投铁军在东湖畔深耕不辍,在湖光与城影的交响中,描绘出“湖城共生”的动人画卷,更让“东湖情”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让城市记忆“活起来” “开放式的形态特别亲切,随时都能走进来享受这里的美景。”“这座桥建得特别用心,用材考究,造型精致,还把两岸的景观完美串联起来。”……自东湖鹦鹉洲重新开放以来,这样的赞美声不绝于耳,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新宠”。自今年“五一”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量达15万人次。 ▲ 报本桥 东湖鹦鹉洲的“圈粉”密码藏在细节之中:镜面水池如天然画框,将报本塔飞檐斗拱倒映池水之中,仿似流动的古韵画卷,也成为市民游客镜头里的绝美风景;新建报本桥以稀有金山石为材,天然纹理间凝结岁月厚重质感,建投团队更是从四川寻回“报本桥”老桥金山石条石作“灵魂”,赋予桥梁深沉的宿命联结感;洲南端假山花园里,山石花木间蜿蜒小径通幽,消防设施巧妙隐身景观,安全与美感兼得;修整报本堂,以丰富史料和现代展陈手法,成为市民游客了解报本文化的窗口……每一处细节,无不凝聚着建设者对报本文化的深情回应与精耕细作。 ▲ 报本塔原塔刹 “我们还特意从龙湫桂香公园把报本塔原塔刹‘接回家’,安放在报本塔西侧。”建投集团下属南市发展公司经理袁高峰在介绍时难掩感慨。10多年前,正是由他负责护送原塔刹至龙湫桂香公园;时光兜转,命运的接力棒再次落在他手上,他心中既有重逢故物的温情,也有使命闭环的欣慰。这场跨越十余载的奇妙接送,饱含着建设者守护历史根脉的炽热情感,也让报本塔在新旧交织中更显韵味悠长。 与东湖鹦鹉洲隔水相望的大瀛洲,亦是浸润着人文气韵的精神岛屿。岛上的李叔同纪念馆,是海内外“求索者”追寻其艺术与思想的“朝圣之地”。为提升参观体验,去年建投集团从叔同公园改造入手,以文化为脉精雕空间结构:入口打造“春满月圆”景观,铺陈诗意开篇;保留原有弄珠亭,同时精准复刻原假山并引入雾森系统,使静水浮光成为文化流淌的载体;实施“一树一策”养护,补植20多种杜鹃,赋予四季景观韵律;新增“息翁印藏”打卡点,放大复原李叔同篆刻印章纹样,让艺术可触可感;优化滨水步道,增设休憩节点,展现人文温度…… ▲ 叔同公园 沙洲之上,改造不易。据史料记载,大瀛洲由淤泥砂砾填湖而成,特殊成因使其地下环境尤为复杂。“地下瓦砾多、土质松软、地下水易涌,‘隐蔽’考验非常多。”项目负责人徐俊杰告诉记者。面对挑战,建投铁军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在反复踏勘、优化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明确施工路径,考虑到园内古树名木众多,还采取拖拉管非开挖工艺,最大限度保护古树名木根系。正是在这般精心呵护下,叔同公园于沙洲之上完成蝶变,成为市民游客争相前往的文化休憩空间。 顺着东湖的人文脉络向城市腹地延伸,建投集团正着手开启南河头传统风貌区建设。依托南河头历史街区文脉积淀,通过滨河绿廊贯通、历史街区活化、公共空间渗透,重塑“水巷-街市-院落”的多维空间,形成“河岸即公园、街巷即展廊”的沉浸式游憩网络。未来,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现代活力的土地,必将在建投集团的精雕细琢下真正“活”起来,成为平湖文脉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鲜活典范。 让城市呼吸“顺起来” 东湖水,是滋养平湖千年的生态命脉,却也给沿湖生活的市民带来了“烦恼”。由于整个东湖片区地势相对较低,市域范围内主要河道又以东湖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每逢梅雨季节或台风侵袭,水位骤涨,湖水倒灌问题严重影响市民居住与出行。为根治这一“顽疾”,去年我市启动平湖(东湖片区)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围绕东湖新区12.39平方公里区域构建防洪包围圈,全力筑牢安澜防线,让城市与水共生的韵律真正“顺起来”。 “期待闸站早日建成,彻底解决湖水倒灌问题。”“看到整个闸站效果图就像一艘赛艇,很漂亮,以后还能在上面观景,真是实用又美观。”……作为东湖片区人居环境提升项目的“开篇之作”,上海塘闸站建设进展成为市民讨论的焦点。记者日前从建投集团了解到,项目桩基施工、底板施工、土方外运等基础作业正加紧开展。 ▲ 上海塘闸站效果图 这座占地面积超4万平方米的“超级”水利枢纽,采用“泵站+闸站”式结构,设计匠心独运:水闸与泵站通过75米宽分隔岛有序分隔,80米净宽的弧形闸门精准呼应东方大桥通航孔,在遵循水利规范的基础上,为防洪与航运打造安全通途。整个闸站规模居全国前三,建成后将使东湖防洪标准跃升至100年一遇、排涝标准20年一遇。 “硬核”工程亦藏柔情。从设计图上看,上海塘闸站建筑平面以河道中心线交点为圆心呈圆弧布局,与景观岛、闸门共同构成“逐月生花,扬帆远航”的诗意图景。未来,这里将实现水工流线与人行游览流线分离,市民可通过独立设置的人行出入口,在观景平台上感受“月映平湖”的水韵景致,见证水利工程与城市美学的生动交互。 ▲ 上海塘闸站开工仪式 百年工程,责任千钧。“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工程的质量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城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作为项目建设者的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项目负责人计国群的话语,道破建投人的敬畏之心和担当之魄。作为建设单位,建投集团聚力构建全维度管控体系,筑牢安澜根基。围绕项目质量、安全、进度等关键要素,集团专门制定把控方案,通过“四全管理”严控质量、穿透式监督排查隐患、风险分级筑牢安全防线、动态计划精准推进进度,层层设防确保工程经得起检验。预计今年将完成水闸主体结构,计划到2027年底完成建设。 站在时代的浪潮之巅俯瞰,上海塘闸站的建设,其意义已远超防灾本身,既是平湖治水模式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共生”的里程碑,亦展现了建投铁军以民生情怀守护家园的赤子情。待项目建成后,东湖的每一次潮起潮落,都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注脚,每一缕波光都将激荡起建投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深远回响。 让城市活力“燃起来” 今年的嘉兴人才日,东湖迎来了一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汇聚的赛艇公开赛。全新的北东湖观赛台上,来自市域内外的观众们共同见证了这场热血沸腾的水上竞技盛宴。 北东湖观赛台的诞生,是建投集团秉持“把最优的公共空间留给城市、留给市民”思路,深挖滨水空间价值的智慧结晶。随着我市水上运动的蓬勃开展,东湖凭借开阔水域、稳定水文与环湖景观,成为理想赛事场地。然而,原有场地存在节点碎片化、生态关联弱等问题,难以满足大型赛事观礼需求。为此,建投集团以惠民担当破题,经深入调研,启动北东湖水上运动旅游配套开发项目,着力打造集“观赛+文旅+生态”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回应市民对高品质滨水生活的期待。 ▲ 北东湖水上运动旅游配套开发项目 本着尊重自然的态度,建投铁军将“万物生长”理念寓于项目设计,以汉唐卷草纹样呼应赛艇主题,巧妙彰显城市个性。建设攻坚期,施工团队以“早一日惠民”的紧迫感,严守安全底线,将匠心巧思融进工艺优化提质:看台结构设计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增强结构稳定性;建筑外立面选用优质玻璃幕墙,阻隔室内外温度传导以降低能耗,并在建筑物屋顶建造绿色植物景观,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典范;钢结构雨棚采用轻量化铝板材质装饰,在色彩搭配上融入东湖生态基调,与滨水景观自然相融……在建投铁军的精心筑造下,如今这座观赛台已经成为北东湖的亮眼地标,既承载着赛事的激情活力,又化身市民游客共享的滨水会客厅。 当日光下的竞技落幕,东湖的魅力并未褪去。夕阳沉落之际,“她”就会换上璀璨“夜妆”。“这里的灯光配套太妙了,沿湖景点被烘托得像仙境一样。”“灯光把古塔的层次感完全展现出来了,拍出来的照片不用滤镜都很美。”……伴随东湖沿岸景观节点的次第蜕变,建投集团匠心打造的东湖景区夜游配套设施项目,正点亮平湖夜间新图景。 ▲ 东湖夜景 项目施工过程中,建投集团聚焦叔同公园、李叔同纪念馆、东湖鹦鹉洲及宝塔桥等区域,细致布局灯光亮化及基础照明设施点位。“我们严格按照《平湖市城区照明专项规划》,对景观照明的范围、亮度、能耗密度等进行系统设计,在守护原建筑与绿化功能的同时提升夜间美感。”项目负责人张佳未介绍说。譬如,叔同公园灯光遵循“少而隐”原则,以立杆投光灯远距离投射,严控灯光强度与时长守护生态;东湖鹦鹉洲着重勾勒报本塔塔身与寺院飞檐,其余区域以低亮度草坪灯营造静谧氛围,让历史文脉与湖光夜色相映成趣。 一处处光影场景,串联起了城市的人文记忆,更激发了夜间经济新动能。可以看到,当前东湖景区的夜间客流量正持续攀升,同步为周边餐饮、文创店铺等注入了新的消费活力。以光影为媒的“夜游经济”,正成为平湖城市更新的强劲支点。而在主客共享的浓浓氛围中,以东湖为圆心的城市空间价值被持续激活释放,铺展出一幅“湖城共生”的高品质美好生活图景。 (来源:平湖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