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项突破性的“去库存大招”(金融政策)率先在浙江落地!它会是解开三四线楼市困局的钥匙么?
5月28日,全国首批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的专项债券正式落地,总额达16.53亿元。
(图片来源:中房网)
这一政策的主旨是瞄准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去库存难题,通过政府专项债券收购市场存量房源,将其转化为保障性住房。
目前,嘉兴桐乡市已获得6300万元资金支持,而同样属于嘉兴的平湖市,虽未在此批名单中,却也不排除将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可能性!
02
与以往专项债主要用于土地收储不同,这次创新性地将资金直接投向存量商品房收购领域,填补了政策工具在现房去化环节的空白。
债券期限设计灵活,涵盖3年至30年多个品种,形成了多层次资金调配体系。这种长期限的债务安排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充裕的时间窗口,通过保障房运营收益实现债务平衡。
从地域分布看,浙江此轮专项债资源呈现显著倾斜态势。湖州成为最大受益方,4个项目累计获得14.86亿元融资,占总规模的89.9%。
(图片来源:中房网)
其次是温州3个项目获得1.04亿元支持,嘉兴桐乡市则通过单个项目获取6300万元资金。这种布局策略体现了政策对非核心城市去库存的重点扶持意图。
因为单从浙江省内三个受益城市看,湖州去库存周期明显高于嘉兴和温州。这也解释了为何湖州在此次政策中获得了近九成的资金份额。
03
虽然平湖市在此批项目中尚未有具体项目入选,但作为嘉兴市下辖的县级市,其市场环境与桐乡较为相似。此次桐乡项目的落地,为平湖后续争取同类政策支持提供了现实参考。
三四线城市的高存销比暴露了供大于求的矛盾,库存积压严重且去化难度较大。这一问题既与人口规模、城市能级有关,也与购房需求潜力紧密相连。
而此次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模式,为后续破解此类城市的去库存矛盾提供巨大的实验价值——
此次政策创新标志着 “以购代建”模式的深化发展。即政府通过专项债融资收购符合条件的库存商品房,将其改造为保障性住房,包括保租房、配售型保障房等类型。
这种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
政府以低成本获得保障性房源,避免了大规模新建的资金投入;
房企加速回笼资金,改善现金流状况;
购房者则通过保障房体系,获得更优居住选择。
尤其是对楼市里目前最为困难的房地产企业而言,该政策提供了急需的流动性支持!缓解了保交楼风险等社会化问题。
04
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只是房地产金融工具创新的一个起点。在此之前,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工作已在全国快速推进。
早在一季度,广东率先推动政府专项债券收购闲置土地。随后,四川、湖南等省份跟进。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各地拟使用专项债券收购存量闲置土地近3000宗,总面积超1.33亿平方米,总金额超3500亿元。
浙江此次创新实践,将专项债应用场景从土地拓展到现房,形成了 “土地+住房”双轮驱动的格局。这种协同效应也将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全新思路。
当然最重要的,希望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困局,能在这一波新政中找到破局之道!
平湖虽未出现在首批名单中,但作为嘉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桐乡项目的示范效应将直接辐射至此。
随着政策经验的积累与推广,小编衷心希望平湖在后续批次中获得专项债支持。
政策制定者、开发商和购房者都应看到,未来的救市不仅是资金注入,更是要将盘活楼市与民生保障练成一线,实现双赢。
这样,或许楼市的下一个春天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