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咱先叠个甲: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3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1%;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持平;三线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当然,这种回暖也是呈现明显“结构性分化”的:
首先是城市能级差异,一、二线城市成交量同比增速较高,而三四线以及以下的城市同比仍然是呈下降态势;
其次是需求分层,改善型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120㎡以上户型成交占比均不断攀升;
最后是区域冷热不均,深圳、杭州等热点城市凭借产业集聚和人口虹吸效应领涨,而部分三四线以外城市库存高企、人口外流,房价仍处于低位震荡;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
根据以往的经验,每一轮楼市的复苏-升温,都是从一二线城市慢慢传导到三四五线城市,这中间大概有几个月到一年不等的时间差——
这一次还会传导到平湖来么?从全国经验看,楼市复苏向三四线城市传导需满足三个条件:政策持续性、产业升级动能、人口净流入。
以平湖的现状来看,首先政策持续性上是不占优势的。目前楼市调控主要倾向于“保核心城市、保优质项目”,平湖作为县级市难以在政策层面获得较大的支持。但在产业升级动能和人口净流入两方面,平湖依靠着羽绒服、箱包童车等制造业优势,还是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动能的。
换句话说,虽然复苏与否的关键性因素还在于政策和经济形势,但平湖底子够好,只要有点苗头,肯定是最早回暖的那一批城市。
楼市回暖的本质是“资源再分配”。
对平湖而言,短期复苏需依赖外部政策加码与内部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而长期价值则取决于城市发展能否抓住产业转移与人口外溢的红利。
作为普通购房者,在“冷热交织”的市场中保持理性,以居住属性为核心,避免盲目追涨或过度悲观,方能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