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继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装修以旧换新等等之后,住房以旧换新终于也来了!
而且貌似成效还不错——
比如***近南京的“以旧换新”项目,自实施以来各案场累计来访近4000组,申请评估存量房1000余套,江北新区的颐和铂岸江璟项目已有12名业主成功收房;
“以旧换新”政策,是否能成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活跃度和畅通置换链条方面的重要推动力?它对平湖楼市有什么启发?今天我们就来唠唠。
“去库存的新利剑”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供求关系转变、库存压力攀升等挑战。在此背景下,“以旧换新”政策逐渐成为多地政府及房企的“破局之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4月,全国已有超130个城市推出相关举措,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及南京、郑州、德州等二三线城市,形成“政策+市场”联动的创新模式。
之所以在全国遍地开花,是因为它的核心逻辑:
通过打通二手房与新房置换链条,降低换房门槛,既满足居民改善性需求,又加速房企库存去化。
例如,德州市自2024年5月启动“以旧换新”以来,累计成交835套房源,签约金额达3.8亿元,二手房与新房的联动效应显著。
南京奥体建设则通过“政府+企业”双补贴模式(***高达15万元/套),首批推出7307套房源,迅速激活市场。
和其它消费品的以旧政策一样,住房以旧换新除了带动眼前的消费,还会推动未来的生产端与消费端之间的良性循环。在这一点上住房甚至有更加显著的效果:
首先是对于改善型需求的刺激和释放。比如德州,自实施住房以旧换新以来,高品质住宅成交占比超70%,跨区域交易比例达37%,这背后明显是“以旧换新”对改善型需求的撬动发挥了主要昨天。
其次是促进生产端(房企)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比如南京市通过“兜底收购”“无忧退订”等模式,降低购房者风险,提升房企参与积极性;同时头部房企也顺势推出“千万补贴+全流程服务”组合拳,缩短成交周期,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带动销售增长。
当然,住房以旧换新尽管成效显著,但要真的实施起来,对一个城市的楼市来说,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中***大的难题就是——
以旧换新的置换链条中,新房的优惠(补贴)和旧房的促销(降价),一来一去间,是少则几万每套,多则几十万每套的政策实施成本。
这个成本如果是由财政补贴承担,那显然对于地方政府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如果是由房企承担,则可能进一步增加房企的自身的资金链风险;
如果是由房东自己承担,那么又会大大打击置换的积极性;
所以,平衡好这里面的利益,是以旧换新逻辑能够成立,政策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而这个问题显然是很难的。
另外,以旧换新虽然核心逻辑不变,但具体到了各个城市间,实施起来的差异性还是巨大的。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需求结构不同,政策设计也需要因地制宜。
例如,有些城市需要通过跨区域交易来扩大市场,有些则需要推动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协同。
每个城市都需要根据现实状况,有侧重点的制定相关政策,这又是一个需要丰富经验和不断论证才能达到政通人和的过程。
***后我们聚焦到脚下的平湖,全国各地住房以旧换新的案例,有哪些是可以借鉴参考的呢?小编做了一些摘录,大家看看有没有启发?
“以旧换新”不仅是短期去库存的应急举措,更是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的长效机制。
对平湖楼市而言,立足本地需求,强化政策创新与服务升级的相关政策,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也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