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01
2024年,车市再度迎来降价潮:
春节刚过,比亚迪率先打出了“电比油低”的降价口号,一时间刷屏网络。
随后北京现代、五菱、长安等车企也相继官宣旗下新能源车型集体降价,降价幅度达5%至15%不等。
没过多久,特斯拉、奇瑞等厂商也被迫以补贴的形式纷纷加入战局。
到了最近,原本不受影响的油车也扛不住电车“我先降了,你爱跟不跟”的巨大冲击,开始放下身段加入降价潮。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去年刚被“叫停”的汽车降价潮再度席卷呢?当然还是销量,据相关数据表明:
2024年前两个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8.9%,市场在整体下行的压力下,车企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尤其是新能源车这类极度需要市场份额才能生存下去的行业,更是除了降价求销量以外,别无他法。
有人说这太像眼下的楼市(尤其是二手房市场)了,库存高,客户少,只能通过降价去库存。
什么时候房价能按照汽车这个力度降一降,说不定老百姓又有动力买房了,销量回来了,那楼市企跌回稳不也快了么——
所以这把降价潮,楼市不是最应该跟进的么?
这两年楼市整体下挫,开发商暴雷不断。这个周末更是传出某头部房企美元债到期无法偿还,处在破产边缘,一时间再度人心惶惶。
那么,既然都已经到了资金链断裂,没米下锅的地步,为什么市场还是没听到这家房企旗下楼盘打折甩卖的消息,好歹先得“活下去”再说啊!
小编个人揣测,这家房企其实也是想的。
但是一方面现在政策对大幅度降价还是没有放开的,各地方虽然没有明确的“限跌令”,但是一旦跌了,“扰乱市场秩序”这顶帽子是随时有可能被扣上的,到时候不光是业主端引发群体事件,还极有可能被约谈。
所以房企宁愿背着债务违约,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的风险,也不愿降价大甩卖,因为那样做的后果更加无法承受。
为何楼市走到今天这个涨不上去,也跌不下来的地步呢?
简单总结就是三个数字“456”:
既目前房地产的相关贷款占银行信贷的40%,房地产的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50%,居民财富60%都在住房上。
这其实就是“托着房价”的三股核心力量:
首先是银行,目前银行40%的信贷业务来自房地产,对于靠利息生存的银行来说,房贷既是最安全稳定的优质资产,也是收入来源的绝对大头。
房价上涨时,贷款买房活跃,投资者赚升值,银行赚利息,皆大欢喜。
可房价一旦下跌,大家都不再贷款买房,银行收入将下降,要是房价一直下跌,弃房断供越来越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更会危及经营。
所以房子降价,银行肯定是最先跳出来反对的。
其次是地方财政。这个不用多说,对大多数城市而言,自从分税制实施后,房地产就成了地方的“钱袋子”。
很多缺乏产业支撑的县城,已经习惯了靠卖地保障财政收入,一旦房价暴跌,土地卖不出去,财政的压力根本抗不住。
去年某地出现的公交停运风波,就是一个缩影:房地产熄火-地方财政收入锐减-无力承担公共服务开支-公共服务运营停摆-居民生活受影响。
因此地方政府也绝对不希望房价下降。
最后是购房者。绝大多数人买房,都或多或少加了杠杆,当经济形势乐观,楼市处在上升通道,欣欣向荣的房价,将会让购房者觉得轻松,甚至庆幸自己买得早。
而一旦楼市开始下跌,杠杆会让人倍感压力,哪怕这个还贷额其实从来没变过。这种压力进而又会遏制个人消费意愿,被迫降低生活品质,最终影响生活幸福感。
在有房者明显多过无房者的时代,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人也是不希望房价下跌的。
所以房子作为国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早已不单单是一个居住的空间。它背后的利益捆绑让其金融属性要远远强于使用属性,而车子则纯粹是消费品。
相比起车价下跌影响的仅仅是企业的利润,房价下跌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和社会风险将会比这严重的多得多。
所以车价就算跌破地板也没人管,而且还因为让利于民,促进消费而被上下都喜闻乐见。但房价稍有下跌就有大帮人出来管,这不仅因为利益相关。
背后还有这么多年国人“买涨不买跌”心理导致的严重后遗症:
横盘的时候,人们顶多持币观望。而一旦开启了降价螺旋,那真的会像潘多拉魔盒一般,走向全面崩盘。
说到这里,我内心真的萌生出一个很大的疑问:
房住不炒的政策决定了未来房价不可能大涨,无数利益的捆绑又导致了房价很难大跌。
那未来,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