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楼市里,新人正在流失。
近期跟几位置业顾问交流,发现很多售楼处都有一个趋势,那就是90后、00后的客户占比越来越少,成交主力正在回归到80后已婚人群。
究其根本,除了年轻人购买力有限和婚育年龄延后这两个直接导致功能需求延后的因素外。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居住观念转变也是导致所谓的【刚需性】不断消退的重要原因。
这些不想买房的年轻人,TA们到底在想什么?
钱不多,且只想花在自己身上
小编身边的朋友C,毕业后在企业当白领,经过几年打拼工资已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C生活滋润的同时,几乎没有任何存款,问及工资都花那里了?她随便掐指一算:
房租水电这些固定开销先不说,还有每周的健身房私教课,每月购买服饰护肤品、聚会下馆子;还有每年的医疗健康保险、提***历技能的培训课程,以及一到两趟的旅游;再加上时不时冒出的牙齿整形、近视眼手术等各种花销…
你要是问Ta没有买房焦虑么?她回答,比起没买房的焦虑来说,现在过喜欢的生活才是更重要的。
虽然没有把钱攒下来买房,但是她现在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在满足自己小时候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又或者是在不断提升自己,她觉得很充实。
相反如果是买房上车,那按她这几年的收入水平,也是要靠父母支援才能勉强上车一套小户型。想想为了一堆钢筋水泥围成的小壳子,自己要牺牲掉那么多生活品质,还要背上几十年沉重的贷款而不敢辞职,不敢率性的活,那又何必呢!
看看,享受当下生活,不勉强更不亏待自己,才是像C这样的新新人类乐于选择的生活方式。
是刚需,但***不想当接盘侠
与C的完全不想买房不同,更多的人还是像L一样,是有意愿但不强的那种。L在更为稳定的单位工作,平时吃住都在父母家,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开支,工作几年下来已经攒了一笔数目可观的积蓄。
问他为什么不想买房,L直言不讳这之前确实有买房置业的打算,主要想用于投资,顺带准备找到对象后作婚房。但这两年的行情骤变,房地产不再适合投资几乎成了共识,而L的对象也迟迟不见踪影,此时的他就更犹豫要不要买了。
因为现在买了,房价不说看不到增值空间甚至都有继续下跌的风险,而同时他自己又不会搬过去住(住父母家方便),出租的话麻烦很多,也未必能赚多少租金。
所以怎么看都是可买可不买,不着急买。
***近一次跟L聊天,得之他已经把一部分资金做了基金债券等方面的投资,还有一部分正在打算跟人合伙搞副业创收。
相比以前那批被不断上涨的房价所裹挟的年轻人,像L这样的新青年是幸运的,他们有独立的思维也有客观的现实条件,让他们可以冷静客观的思考人生选择,而不是每天被房价搞得焦虑不堪,***后扛不住匆忙上车。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楼市遇冷带来各种负面影响下的一桩幸事?
趁年轻,不要让居所束缚可能性
与70、80后生活趋于稳定不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崇尚无束缚可变动的生活。两三年换一个城市,一两年换一份工作,半年搬一次家,这些在年轻人眼里不是折腾,而是享受自由。
于是乎他们的居住准则是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工作状态、生活变化、兴趣爱好而灵活调整居住地。比如刚毕业的H,除了频繁换工作带来的不断搬家,H还整起了更加新潮的慢生活、旅居生活。在一份工作结束之后的间隙,花几个月时间去放松身心,寻找自我。
对于他们而言,不买房的一大原因,就是生活中有太多不确定性,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金钱和生活重心,绑在一套不动产上。换句话说,租房甚至是住酒店,更能够满足他们目前的需求,买房反而是一种累赘。
除非再过几年,Ta们的生活有了新的转变。
购买力,其实早已被提前消化
其实小编作为一个90后,身边没有买房的同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因为家里早就房子够够的了。
有些是之前房地产那波热潮下,家里人早就为孩子提前买好了将来结婚用的婚房、生完小孩读书用的***。这批人看着正是刚需的年龄和阶段,但其实需求早就在几年前就被消化了。
有些是老城区的拆迁户,手握四五串房钥匙,或者是爷爷奶奶辈走了之后留下了房产。这些人除了卖掉几套小的换一套大的之外,根本没有主动买房的需求和动力。
zui后说两句:
以往我们总是在讨论为何置业,不置业会怎样?会发现其实大家买房的原因大体上类似。但今天反过来一看才发现,原来大家选择不买房的原因大相径庭。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表面上它是当代年轻人生活和观念的一种时代化表现,但深层次会不会推动对房产价值观念的改变?谁也说不好。
究竟未来的这批人,是会效仿老一辈们走上老婆孩子热坑头的漫漫供房路,还是开启发达国家那种四五十岁前彻底抛弃买房梦的新模式?
这一切都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