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房产网 > 资讯中心> 百家说楼

“三年哄抬房价计划”变了质的资产保卫战

来源:平湖房产网(www.ph-fc.com)  2023-03-09 10:27:00

摘要:究竟还有多少人愿意为“炒房”买单呢?

01


楼市还没有狂飙,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


这不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破冰回暖,销量看涨。有些房东的心就又开始痒痒了,马上打起了“抱团涨价”的主意。


他们不惜以邻里关系为要挟,誓要消灭小区“低挂牌价”房源。更有甚者,竟然制定了「三年房价上涨计划」,公然叫板房住不炒。


事情发生在西安某楼盘,按照业主群聊天记录里的说法: 





1、该小区将自发成立“村委会”,每一位业主想要卖房,挂牌价都需要村委会审核通过才行;


2、业主挂牌价低于村委会指导价,将驳回成交申请,并设定一个月冷静期


3、对于多次谈话还执意要低价成交者,将列入不友好家庭。(然后遭到谴责、排挤?)


4、小区预计于今年7月将低成交价保持2.5万/㎡,2026年7月达到4万元/㎡,为此特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参考价2.1万/㎡,也就是三年后翻倍)





这真的让人啼笑皆非,忍不住想吐槽——


第1点,觉悟咋就这么低?


      
之前“深圳某盘业主抱团涨价,被重罚限制网签”的事件还历历在目。这次又轮到西安这个盘的房东,在全国人民面前塌台,影响城市形象。



即使现在的风向正从救市转向推市,但也绝不是发信号“让你涨价”,尤其还是短期内人为的哄抬价格



所谓枪打出头鸟,这次不整治你整治谁呢(继截图在网上广泛传播后,涉事小区的房源等信息已被大面积屏蔽),只因为房住不炒依然是绝对不能突破的红线!

第2点,对于形势的认知还有待提高。

这群业主是哪来的勇气相信,房价还能再涨3年?



02


业主抱团本来是好事,无论是在前期维权还是后期小区治理上,抱团都有利于问题解决;而涨价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是房子是业主自己的,挂多少是个人的权利。


但是当二者合起来成了业主“抱团涨价”,咋就这么令人生厌

    

原因就在于这种行为本质上是通过“虚抬价格”来达到“割韭菜”的目的,是套现者对接盘者个人“未来现金流”极大的侵占


整个过程除了使一批不劳而获的投机者蚕食掉社会财富,几乎不会产生什么正面效益,更别提拉动产业和经济发展;长此以往还将助长整个社会急功近利,投机倒把的风气。


而且这种现象不光发生在普通小区,就连豪宅也不例外。


之前网上就诞生过一句业主名言“古有第一风投吕不韦扶持嬴政统天下,现有大溪谷筹款建地铁。”






说的就是业主们讨论 :众筹20亿建地铁


除了真实的出行需求,筹建地铁更大的原因是为了抱团涨价。而此后的“效仿者”也不在少数,如南京某小区,经业主和开发商多轮沟通后,自费升级了干挂铝板外立面,为的就是让房屋升值。


当然话又说回来,这种现象的背后,或许是业主们心里也明白:


房地产早已经过了野蛮生长阶段,未来不是什么房子都会涨的,所以才要“抱团取暖”做个护盘侠——


毕竟,谁又愿意承认自己当初的眼光错了,谁又能承受资产缩水的痛苦呢?


03



回过头我们再聊聊西安业主这波操作,到底有没有前途?

我的判断是没有

诚然,最近一段时间的楼市数据是带来不少信心,甚至开发商和中介已经开始自嗨了——



楼市疫情三年,涨回来只用了一周


但谁都看得出来,这句话是炒作、制造焦虑的成分居多。房价上涨绝不是靠从业者嘴巴打打气就能涨的,必须要有实打实的成交暴增作为底气。


根据中指研究院公布的楼市整体数据来看:






近期成交量环比上涨很大,但是环比对比的是春节,同比还是下降的。并且这一波小爆发的购买背景也相当特殊:


一是疫情抑制许久的刚性需求(婚房、学区房)集中爆发


二是前几年顶着高利率进场的买家趁回暖出货,或置换利率


要么是不得不买,要么是不得不卖,就是没什么因为看好接下去的楼市而进场抄底的买家。


这与政策上已经“应出尽出”的调控力度相对比,实在不算一个良好的局面,也谈不上明朗的未来。


所以现在喊着“抱团涨价”的业主,只能说他们还沉浸在前几轮的狂欢中不肯醒来,属实是一厢情愿罢了,也没有什么前途。

  

04


最后说几句:


首先对于房东,都2023年了,大家一定要摒弃“抱团涨价”的陋习了。


这种人为干预市场的小伎俩,从长远利益来看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本来有些成交活跃的小区房价慢慢涨,能够涨很长时间,涨得更高。


可一部分人非要“拔苗助长”,落下个房价虚高割韭菜的名声,把大好形势掐死在半山腰,好几年都缓不过来。


对于购房者,接下去真的要睁大眼睛,谨慎下手。不要被一两句话就煽动,被假象蒙蔽双眼,进而恐慌性购房。


前方等待你的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高位接盘,长期站岗


当然以上情况只是在未来几个月楼市继续向好,甚至大好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


事实上笔者更想知道的是——


在老百姓经过了疫情的深度影响,经过了上一轮楼市寒冬之后的2023年


究竟还有多少人愿意为“炒房”买单呢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由相关主体或人员提供,本网刊登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真实性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本资料涉及图片、音频素材均来自于网络,仅供文章渲染所用,不作为其他任何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司删除。
关注房产微信
关注视频号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