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房产网 > 资讯中心> 百家说楼

楼市进化论|多地推“数字住建”,将怎样重构地产生态

来源:平湖房产网(www.ph-fc.com)  2025-04-25 16:45:36

 

图片
01
最近广东、宁夏等多地纷纷推出一个楼市新概念——“数字住建”
在传统认知中,房地产是钢筋水泥的物理堆砌,是城市生长的骨骼。然而,在2025年的今天,一场全新的变革正在颠覆这一逻辑:

它用数据流重塑建筑生命,用算法编织城市神经网络,甚至让每一块砖头都拥有“数字身份证”。
这场由政策驱动、技术赋能的革命,或将重新定义“居住”的内涵,乃至将楼市推向新的转型路口,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02


数字住建具体是指什么?如果仅从字面意思理解好像就是“住房建筑的数字化”,类似于在工地裝摄像头或者将审批流程放到网上办等。

但实际上,它的本质绝对不是这样一种停留在”工具层面“的提升,而是一种

”通过数据数据贯通、智能协同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住房与城乡建设领域的数字孪生体系。从目前各地发布的文件来看,其核心架构可归纳为三大支柱:

首先是数据底座,也叫城市运行的数字心脏。以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城市,通过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汇聚三维地理数据、建筑BIM模型、物联网实时信息,构建“一图统管”的决策系统。

例如,上海已归集770个GIS数据服务,覆盖房屋、市政设施与城市地质,支撑从重大工程到社区管理的全场景应用46;

山东则打造“1561N”数字住建体系,建成覆盖7678万幢房屋的全省建筑数据库,实现“落图即监管”35;

这种数据沉淀,让城市从“经验治理”转向“算法预判”。

其次是场景应用,从工地到社区的“神经末梢”。

在佛山,智慧工地通过AI监控、电子围栏、塔吊安全系统,将事故率降低50%以上,并倒逼企业选择数字化解决方案

而浙江的“浙里城市生命线”系统,通过燃气瓶赋码、建筑垃圾电子联单,实现风险全链条追踪,仅气瓶核验就超10亿次。

这些“毛细血管级”的应用,让安全管理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预警。

最后是制度创新,打破“数据孤岛”的行政革命。

广东推行“一地创新、全省复用”模式,将深圳的建筑垃圾监管平台推广至珠海,佛山的绿色建材系统升级为省级标准,破除区域壁垒;

宁夏更将数字住建列为“一把手工程”,通过五级协同体系与16个示范场景,推动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

03

而当数字基因注入房地产,楼市的估值逻辑、产品形态乃至竞争规则也将统统被重构。

比如价值重塑:从“地段为王”到“数据赋能”。

传统区位理论中,商圈、学区是房价的核心变量。而数字住建推动的智慧社区(如兰州新区77个全覆盖小区),通过人脸识别门禁、智能水电管理、物业线上化,让“科技宜居度”成为新溢价点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CIM平台对城市发展的动态模拟,可精准预测区域人口、设施需求,开发商拿地决策将从“赌政策”转向“算数据”。

再比如产品进化:第四代住宅的“科技内卷”。

住建部定义的“好房子”标准(绿色、低碳、智能、安全),正在催生新一代住宅产品。珠海“四化”住宅体系、苏州姑苏区“CIM+直管公房一张图”,均以数字技术实现空间优化与能耗控制

未来,购房者或可像选配智能手机一样定制房屋:通过VR预览BIM模型,实时查看建材溯源数据,甚至用区块链验证产权流转。

当然,也绝对会迎来市场洗牌:中小房企将进入“生死时速”。

政策端,佛山将智慧工地纳入政府考核,未达标企业失去重点工程投标资格1广东要求新建项目100%接入监管平台6技术门槛与合规成本上升,缺乏数字化能力的企业面临淘汰。

与此同时,拥有数据资产的企业(如奥视智能这类解决方案商)可能跨界切入开发领域,楼市竞争从“资金规模战”转向“生态整合战”。

04

数字住建的本质,是将冰冷的建筑转化为可感知、会进化的生命体。

当算法预测燃气泄漏,当BIM模型自动优化户型,楼市不再只是经济指标,更成为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共生的试验场。

这场变革中,唯有用开放思维拥抱“数字基因”,才能不被时代的砖瓦压垮,而是站在新地基上,筑造更包容、更可持续的人居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由相关主体或人员提供,本网刊登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真实性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本资料涉及图片、音频素材均来自于网络,仅供文章渲染所用,不作为其他任何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司删除。
关注房产微信
关注视频号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