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开发商终于“可以降价”了,楼市会迎来拐点么?
没错,在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房子的定价权并不全在开发商手上。直到前几天,官媒证券时报率先发文要“缓释资金压力,给房企更多定价空间”,随后珠海更是应声打响了5折卖房的第 ·一枪。
房地产“随行就市,以价换量”这道大门终于松动,这***开发商等了好久。
对此小编想说:在各种政策应出尽出之后,或许只有降价才是刺激当下楼市的有效手段。
唯有降价,才是真正的促销。
这一点在前阵子的香港已经得到验证,前阵子李嘉诚在香港的新开楼盘直接打7折开卖,相当于房价直降到了几年前的水平。楼市一下子炸开了锅,第二天就吸引了4万多人排队抢购,仅***时间,萎靡不振的楼市就被激活。
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是大家不想买房,而是现在的房价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都太高了,叠加经济大环境的下行,大家实在有心而无力。
所幸现在,珠海算是开了个好头,而且是在征得住建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这也就是说,目前官方也是默许房子降价出售的。
其实,在我们坚持房住不炒的同时,也不必刻意回避房子的商品属性,而是让它随市场自由调节涨跌。
就像现在这个阶段,放开行政干预让房价“自由落体”一段时间,反而能做到一举三得:
在房地产仍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的今天,光靠政府救市是很吃力的,必须调动开发商和购房者形成合力,而“让房价回归到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水位”似乎是这股合力形成的***大推动力和保障。
02
除了证券日报,还有一个重量级媒体的发声值得关注,根据经济日报8月23日刊发的《“房住不炒”定位不会改变》专栏文章指出
***近有人觉得“当前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而“房住不炒”是针对房价过快上涨时提出来的。由于当下是房地产投资需求***小的时候,根本不必担心还有人炒房,因此再提房住不炒已不合时宜
——这是错误的。房住不炒的定位非但没有过时,还应该继续坚持。
经济日报认为,一些热点城市,楼市供不应求的情况依然存在,一旦炒作房价的风气重新冒头,又可能重走过度依赖房地产的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房住不炒是“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一项总原则,不应也不会改变。
基于此,我们可以有更深一步的解读,那就是坚持房住不炒不是目的,也不是终点,它是实现居住有其屋的底层逻辑。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对一些限制性政策的放开,一些积极信号的释放,跟房住不炒是***不冲突的,因为坚持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也可以让更多的刚需和改善购房者享受到让利政策。
老百姓不排斥房住不炒,也不排斥适度降价,降价不可怕,不降价僵持的市场才更可怕。所以对于这次重提房住不炒,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是:
给接下去以降价刺激销售,来个政策面的挽尊。
03
当然降价绝不是没方法没步骤的一降到底,而是要循序渐进。在合理空间内,让开发商基于市场判断,行使***大的自主定价权。
这意味着一些热门板块或特殊楼盘,仍需奉行比较严格控价。
比如南市板块,新建住宅多且价格水平比较稳定,那降价幅度的限制就比较大,***多允许降十个点;而库存较小尾盘较多的城西,则可以放开降价幅度,可以特殊申请到二十个点。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猜测,哪怕真有***执行了,也需要有关部门慎之又慎的操作,因为一旦开启降价的口子,就基本等同于“背刺”前面的老业主,很难不发生利益冲突,甚至上升到社会群体性事件。
但难,不意味着就是错的。当下的开发商、政府、老百姓…都太需要一剂猛药来刹住楼市的成交颓势,支撑起房地产这个支柱产业。
前几天,嘉兴发布的楼市新政21条里提到“支持居民家庭的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取消行政限制性措施”言外之意似乎也是在暗示房企降价将不再受到严格禁止。
当然,以满足合理需求为准绳的降价促销,一旦执行起来也会像打开潘多拉魔盒:
它可以止血,会有奇效。但,也可能引起更大的雪崩。
“谁也无法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