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万圈”
01
最近,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的明确目标。
这意味着国家将确定100个试点城市,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的便民生活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和500个“童趣乐园”。
什么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这次“百城万圈”目标具体包括:
确定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对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
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
同时还要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童趣乐园”,推动一批基础型、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
到2030年,居民满意度要达到90%以上,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
02
通知明确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五方面任务。
一是扩大覆盖范围,利用3年时间持续开展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从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向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延伸。
二是优化设施布局,加强整体规划设计,“一圈一策”分类建设、科学布局商业设施。
三是推动业态升级,全面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重点建设为老服务业态,加快发展育幼服务业态,鼓励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四是推动服务升级,推动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提供人性化品质化服务。
五是推动管理升级,建立多元化治理机制,支持专业主体运营,提升数字管理水平。
同时,政策也明确了多项支持措施。在场地供给方面,要求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平均不少于30平方米。
推动国企及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低效国有资产改造与转型,优先用于便民服务商业设施建设。
在税费优惠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在养老、托育、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上执行居民价格政策。
在金融支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盘活社区周边闲置商业设施,优先用于发展“一老一小”服务。
03
那么百城万圈究竟将会对地产带来什么样的历史机遇?个人认为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闲置资产的增值机遇。
通知要求推动国企及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低效国有资产改造与转型,优先用于便民服务商业设施建设。
这一政策导向为存量物业改造提供了新方向。那些位置良好但经营不善的商业项目,可通过改造为社区商业中心获得新生。
老旧厂房、仓库等工业遗存,也可按照政策要求补齐社区设施短板。这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出路。
对投资者而言,位于成熟社区内的闲置资产价值可能被重新评估。具备改造条件的存量物业将迎来价值重估的机会。
二是社区商业迎来发展机遇。
在传统商业地产正在经历寒冬,但社区商业却悄然崛起。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社区商业消费占比仅约30%,与发达国家60%-70%的占比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这份差距正是未来发展的空间。
新政策要求,便民生活圈要按照“基础型、提升型、品质型” 三级进行分类建设。基础型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等基本保障类业态;提升型增加休闲、健康等品质提升类业态;品质型则要打造智能化、体验式服务场景。
对开发商而言,这意味着从未被充分开发的社区商业终于获得了政策支持和标准指引。那些原本被忽视的社区商铺、邻里中心,可能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
04
百城万圈这四个字,意味着大量存量物业将迎来改造升级的机会!
便民生活圈建设还将推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的商业网点发展,鼓励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发展智慧商店、AI食堂、自助售卖机等。
随着“百城万圈”目标的推进,1万个便民生活圈将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
到2030年,我们生活的城市将变得更加宜居宜业,老人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养服务,孩子在家门口就有安全有趣的游乐空间。
便民生活圈不仅畅通了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更将成为社区居民生活的“幸福圈”。
这一切不再是遥远的美好蓝图,而是正在逐步实现的生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