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罗永浩和西贝莜面村怼上了,说西贝的预制菜又贵又难吃。然后西贝的贾老板坐不住了,跟罗永浩正面开撕。
截至发稿,这个事件跟连续剧一样还在发酵。但凡你是个会上网的现代人,一定对这事有所耳闻。
虽然一部分网友在选边站,一部分网友在吃瓜,但很多人认为,这次事件最终结果,是可能推动咱们国家整个餐饮行业,围绕预制菜和食品安全相关,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是个地产号,我从这个事件当中却有这么一点感触——餐饮业至少还有罗永浩敢站出来说“我不喜欢”,并且呼吁餐厅使用预制菜能够让消费者有知情权。
可咱们房地产行业呢?有的房子真是差得明目张胆、贵得理直气壮,却偏偏少了个“罗永浩”站出来说几句真话。
房地产当下真的太需要一位罗永浩这样的意见领袖,作为声量担当了。
餐饮当中“预制菜”被吐槽,那房地产中的“预制房”呢?不少开发商拿着同一张图纸全国复制粘贴,北方南方一个样,一线三线无差别。说是“精品户型”,结果你家我家他家,长得跟多胞胎似的。这哪是卖房,分明是搞批量打印。开发商根本不花精力去打磨产品,而消费者花了几百万,买到的却是流水线产品,还不让说不好。
同质化产品比比皆是
罗永浩打西贝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你拿预制菜赚非预制菜的利润,但西贝予以否认。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而咱们购房者呢,以前买期房基本靠猜靠开盲盒。销售时候,样板间亮闪闪,交房时却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推销房子时候宣传资料说的天花乱坠,交付时候各种降标减配。你为价值200万的房子付出真金白银,却换来的是100万的房子质量,买都买了,又是低频消费。购房者只能自认倒霉。
当然也不仅仅是一手房,二手房当中的假房源、吃差价、房子的隐性毛病不问就不说……各种骚操作就更离谱了。但凡这些信息能够更透明,购房者也不至于被耍的团团转。
经济学当中有个“柠檬市场”,说的就是信息不对称,卖家以次充好,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房地产行业这种现象也尤为普遍。
这次老罗PK西贝,很多人都觉得西贝的贾老板发言实在太灾难级了,一己之力毁掉了公众的支持。
而这又像极了某些房产老板的“高傲和自大”。决策失误,全公司背锅;战略跑偏,员工扣钱。楼盘卖不动了,不是想着好好整改产品,却先逼销售团队天天打鸡血call客。一人发癫,全员买单?地产圈真实写照。
说到底,房企是被过去十多年的黄金时代惯坏了。那时候房子不愁卖,闭着眼睛都能赚钱。抢房潮、日光盘让开发商飘上了天,哪有功夫琢磨什么用户思维?在躺赢的时代里,他们早就忘记了怎么做产品、做服务。
房地产市场现在凉了,老板思维还停在过去,他们吃到了时代红利,却错把一切当能力。宣传还是那套“奢华尊贵”,售楼处照样富丽堂皇,可真正关心用户生活体验的细节,半点没增加。漏水、开裂、减配、拖延交房……问题一箩筐,回应就一句:“符合国家标准”。至于以前项目业主群里的骂声,只要假装看不见,就是不存在的。
其他行业早就卷服务、卷透明、卷用户体验了,房地产却还在我行我素。为什么?缺一个像罗永浩那样,敢站出来指出问题、敢于较真、还能带动舆论监督的“大嘴”。
其实很多从业者何尝不知道问题在哪,但是人微言轻,蚍蜉撼不动大树。最终就是沉默的螺旋,而房企决策者们,却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埋怨着“客户虐我千万遍”,你们怎么就不懂我们的难处……
你看,要救房地产行业,是不是要有一个具备号召力、不怕得罪人、愿意替普通人发声的人。把行业里那些“不能说的小秘密”统统摊到阳光下……说得越狠,改变才可能来得越快。
无论西贝这个事件结果如何,餐饮行业大概率是朝着更好方向发展进步了。
房地产行业,也是时候来个“罗永浩”好好怼一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