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此很多网友热议:“百分之五十的公摊?天呢”“开发商用心良苦啊,公寓太小,来客了家里坐不下可以坐楼道里”“它明明可以直接抢钱,却偏偏施舍给你32平”......
看到这个消息,笔者和网友们一样表示很惊讶!这和我们了解的公摊率一般在20-30%相差也忒大了点。难道大家都孤陋寡闻了?
设身处地想一下,掏空口袋花了50多万元,买了69平的公寓,以为套内面积怎么说也有50平左右了,结果才32.71平,比预想的整整少了17平。
17个平方是啥概念,约等于一间舒适的主卧!
02
这个案例,也并非是个案,甚至几年前就发生过。
之前,央视《焦点访谈》就曝光过,山东高密市一处名为“贵宾首府”的楼盘,公摊系数超过52%,被戏称为“史上最牛”的公摊面积!
那么,房屋公摊面积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
房屋公摊面积是指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简称,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套内面积=建筑面积。
“公摊”包括以下两大部分:
1、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等;
2、楼宇(套)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分隔,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50%。
简单解释,意味着你家电梯的面积、过道的面积、保安值班室的面积,甚至分隔墙都能算进你家的建筑面积。
不少人质疑“公摊面积”到底是否合理?为何不能取消公摊面积?
专家解释道:将公摊计入购房面积这一模式在我国存在多年,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取消的,公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取消公摊面积会对现有的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可能会引发业主之间的纠纷和矛盾。其次,取消公摊面积也需要考虑到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其实这百姓也都能理解,又不是取消公摊面积,房价就少了一大半。不满的情绪主要集中在高房价下,部分楼盘公摊比例高以及公摊面积不透明。
03
那较为合理的公摊面积都是多少呢?
普通而言,楼层越高公摊的面积就越大。
1.是因为电梯的面积,高楼层日常出行少不了使用电梯,而且有可能楼层越高的房屋所配备的电梯数量就越多。很多高档小区都要配备三部以上,故而公摊面积会相应增加。
2.是承重墙投影,高层住宅的整体高度比较高,承重墙要承担的压力也很大,所以墙体也会比多层或小高层的墙体厚。而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以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都是共有建筑面积。
3.是因为消防面积。高楼层的住宅住户也比较多,如果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需要逃离的人就更多,因此开发商在建设高楼层住宅时,会增加安全通道的宽度,这同时又会增加一定的走廊面积,住户所要承担的公摊面积也会随之增加。
除此,房型结构、公共活动区域太小等都有影响。
公寓住宅的公摊面积会比普通住宅大。
商住公寓配套设施比较齐全,其中必然会空出许多面积来安放设备,而这些公摊面积可都是住户们承担的,如此一来,商住公寓的公摊面积也就很高了。
当然,公摊面积不是越小越好,房屋的公摊面积影响着我们房屋居住的舒适度。如果房屋的公摊面积比较小的话,那么该栋楼的公共面积也不会太宽敞,比如楼梯、大堂、过道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据悉:大多数多层住宅的公摊比例会在10%-15%之间;配建有电梯的小高层住宅,公摊系数在15%-20%左右;高层住宅的公摊比例则相对更高一些,在20%-25%之间。
(数据略有偏差属正常)
当然,公摊面积还和我们熟知的得房率有关。通常小区的公摊面积越大,那么得房率就会越小。但如果得房率高的话,也就意味着公摊面积比较小。
目前平湖公摊面积各楼盘会有所差异,但相对在合理的范围内,并没有新闻上如此离谱的公摊面积。
举几个平湖楼盘的例子:
朋友家住平湖壹号,建筑面积约165m²,公用分摊面积约37m²,套内建筑面积约128m²,公摊面积占比约23% ,得房率约77%。
朋友家住大都会,建筑面积约89m²,公用分摊面积约22m²,套内建筑面积约67m²,公摊面积占比约25% ,得房率约75%。
洋房的公摊面积会更低,比如卓越玲珑湾的洋房,建筑面积约128m²,套内使用面积约107m²,公摊面积占比为16%,得房率约83%。(说明:以上套内建筑面积不含拓展面积)
再来看看嘉兴,新的商品房预售公示上直接把套内面积准确无误地公示出来。
(嘉兴某楼盘公示)
可以真实看到,嘉兴的公摊面积占比在:20-30%左右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