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已过半,又到了总结上半年的时候。
最近在抖音刷到一句话,直击灵魂:
“半年都过去了,你挣到钱了么?”
别的不知道,混楼市的,大多都“亏”麻了。
目前的市场是这样的:
名瑞府,112平,170万;
房东自诉怒亏30万!
龙湖春江郦城,89平,120万;
买入价140万+5年银行利息;
世茂璀璨天悦,89平, 150万;
买入150,装修花了30万;
装修和利息,全送;
万科盛唐景苑,113平,188万
全屋精装,带全套家具,拎包入住
……
然后房东们的心情是这样的:
经济下行,主业不景气也就算了,还碰上资产大跳水,这不免让前几年置业的购房者们内心破了防。
短短半年时间,平湖楼市究竟都经历了什么?
下半年的房价是继续下跌,还是会迎来困境反转?
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01
1-3月份,市场迎来了一波罕见的“翘首”行情。
原因是:
去年12月口罩限制全面放开,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积压的需求亟待释放。
整个楼市也乘着这股东风,扶摇直上九万里(九厘米)。
彼时,不少自媒体争相报道,我们也在「0573房产君」上有过相应预告。
现实是各大售楼处确实久违的迎来了一波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
无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成交量都短暂的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可惜,好景比预想中去的更快,2月中下旬,我们再次发文“警惕小阳春后,高开低走!”
没成想3、4月份行情就开始走下坡路,最终整波反弹行情仅持续不到3个月就宣告结束。
到了5-6月除了天气开始渐渐转热之外,购房者们的心却没有因此“热”起来,整个楼市依旧处在一片“乌云”之下。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平湖新房预售约805套,环比去年下半年下跌约22.5%,同比去年上半年下跌约63%。
上半年新房供应量出现腰斩。
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土地市场的萎靡。
我们翻看近4年的土地成交情况发现。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土地成交就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从原先的74.6万方总建规模一下跌到了17.6万方,此后便一蹶不振。
到了今年上半年更是跌破10万方大关,仅8.3万方。
这也意味着后市可供供应的新房将越来越少(乡镇最为明显)。
由此导致整个一手房市场一方面面临无房可供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为数不多的上市新房还面临去化难+存量房内卷的双重困境。
为此,整个上半年政策端也是不遗余力,猛药下了一剂又一剂。
什么降息、降首付、放开限售限购......
尽管如此,传导到购房者耳中仍是两个字:
无感!
颇有一种任凭你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的姿态。
02
除了整个楼市的萧条之外,2023年同时还有一些“变化”值得关注。
1.大开退场,本土房企重登舞台。
整个上半年平湖仅出让两宗涉宅用地,与以往不同的是,两宗地块均被本土房企拿下。
包括不久前挂牌的南市平2023住-2号和平2023住-3号据说也已被某本土房企盯上,势在必得。
不到两年时间,市场格局风云变幻,曾经的拿地大户纷纷不见了踪影,而许多熟悉的面孔又再次活跃了起来。
如远辰、中筑、城投这样的本土房企重新站上了舞台,俨然已经成为当下平湖楼市新的主力军。
2.一手房的底已经出现。
楼市的冷空气逼退了大开,为本土房企带来了新的机会。
同时对于购房者而言,也迎来了买房最好的时机。
买房最怕买在高位,在售期间降价坑了早期业主的案例比比皆是。
都说平湖的地板价是9折,现阶段极度内卷之下,部分楼盘一上来就祭出最大诚意,让买房也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
甚至有客户来电第一句就是:“能不能打9折,能就来看看,不能就算了”。
3.时刻关注二手房捡漏机会。
说到今年的二手房市场,无疑比一手新房更卷更残酷。
真实应了那句老话,“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价格”。
如果说新房还有底,那二手房显然是个“无底洞”。
自去年放开限售,一时间平湖二手房挂牌量激增,许多新盘刚交付就有一大批房源上架,其中跌破成本的亦不在少数。
有人觉得2023年与其买一手房,不如去二手市场坐等捡漏,比的就是一个心态。
就拿前几天嘉兴科技城流出的格兰上郡花园洋房来说,3年前的备案价,十几套房源,秒空。
很显然,市场不缺客户,缺的是性价比房源。
03
最后,对于下半年的楼市笔者也有几点建议:
第一,有自住需求的,接下去不妨多花点心思关注二手房,遇到优质的捡漏房源要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特别是一些特价次新房,是真的香。
第二,新房内卷加剧,楼市的草莽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楼市将是一个“产品为王”的时代,关注价格的同时更要关注产品力。
第三,高品质的改善次新房将越来越受追捧,高质量核心地段的改善房才是值得留在手中的优质资产。
第四,放弃对房企大降价的幻想,所谓的白菜价不会大规模出现。
第五,仍将房产作为投资标的,特别是加杠杆的,劝你慎重。
作为一名地产从业者,对于当下市场走向也不敢过多的妄下预判,因此谨以几点建议给到大家,希望大家都能买到称心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