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时候,笔者写过一篇《强势围观!房企破产,平湖43套商品房打包拍卖,均价3823元/㎡起…….》的内容。
三峰置业因为破产清算,名下43套现房被法院打包拍卖。评估价3152万,一拍2522万。算下来每套房的起拍均价只要3823元/㎡。
然而等到4月28日拍卖落幕,这批房子最终还是无人出价,流拍收场。
这个结果其实在情理之中,之前笔者就给大家划过重点,要求全款、税费欠费综合服务费、成交确认书不在平湖这几个因素,都会影响大家的参与热情。
而这批房子也已经是法拍平台的老面孔了,去年打散拍卖,今年1月份挂拍过,4月份又挂拍,评估价格都一降再降,但依然无人问津。
这个标的物接下去可能继续迎来二拍,但如果二拍继续流拍掉,估计各位看客都好奇,究竟会迎来怎样的出路呢?
笔者结合近几年全国实操案例的处置轨迹,梳理出几条可能的流向:
2023年杭州某破产项目的32套现房,整包流拍后资产管理公司启动"外科手术式拆分":5套临街商铺单独组包,18套住宅按楼层拆分成3组,剩余9套顶楼复式定向寻找民宿买家。这种"分而食之"的策略,被证明是有效的。其实这批标的物之前已经上演了很多次“打散-打包-打散-打包”……既然评估价每次都能调低,打散成交的概率其实要高于打包成交的概率。
2022年郑州某破产案中,12套现房以"1套抵80万工程款"的方式,被5家材料商瓜分。房企走到破产清算这一步,说白了就是外头欠着债。如果这些房子怎么拍都拍不掉,无法变现偿债,对债权人来说就始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考虑到三峰置业这批房子都已经是现房,居住属性实用价值是在线的,且债权人接盘后,未来作为抵押物依然可以贷出钱来。与其迟迟无法拍卖变现偿债,不如债权人接受拿房抵债,也属于是下策中的上策了。
在保交楼政策支持下,部分城市开始试点收购破产资产。如南京某区城投公司近期以评估价65%收购破产项目,改造成人才公寓。考虑到三峰置业这批房子已经是现房了,政府在这批房子上不需要再投入更多成本支出。既然2500万43套房子市场上没人要,政府可以谈个更低的价格把这些房子收走,用作保障房、安置房或者人才公寓。如果政府收这批房子加未来运营的成本远低于自己盖安置房的成本,那本质上就是达成了帕累托最优。
当然,以上这三种流向只是探索一种可能性,甚至还会出现第四种流向:房产转入"僵尸资产池",等待下一次经济周期复苏。这些房子宛如困在系统中,用时间换空间,等待最后一个接盘侠。
你觉得这批房子最终会迎来怎样的结局,或者你有怎样的妙招?欢迎留言区互动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