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地产市场最热的话题莫过于“多地宣布取消公摊”。
从衡阳到张家口,再往前推有重庆和肇庆,更有一些大城市表态也要跟进举措…
一时间,霸占热搜,然后带节奏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什么“事实证明公摊已经名存实亡”、“房价还要跌去一半”、“买月饼去除华而不实的月饼盒子”、“李嘉诚哭晕”……之类的言论开始扩散。
甚至一些人也开始私信问我,鲁大师,你说咱们平湖,明年会取消公摊吗?
首先明确啥叫公摊,房屋公摊面积是指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简称,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套内面积=建筑面积。
一般来说,楼层越高公摊越大,因为电梯面积、承重墙投影、消防面积要大,要摊的面积就更多,以前也经常有人问洋房公摊多少,高层建筑公摊多少,网上有张粗略的公摊系数图,放下面给大家感受一下:
所以,公摊面积的存在,对业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缺了公摊你这房子约等于缺胳膊少腿。
但为什么公摊这么遭人恨呢?
公摊让人烦恼,说白了就是因为它算钱!
咱们国内卖房子,甚至后续交物业费,都是根据建筑面积来计算,前文说过,建筑面积由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组成,
以一栋20层的高层产品为例,楼上楼下同一个户型89平,这个89平其实是建筑面积,套内可能只有68个平方,公摊掉了21个平方。
而卖这里房子时候,如果单价是2万一平,那总价就是2万/㎡×89㎡=178万。
这时候购房者心里想的是,老子实打实套内面积是68个平方,现在公摊掉的21个平方也给我按照2万块计价,等于42万我给公摊部分买单,老子不爽!后续还要按照这个建筑面积交物业费,Fxxk!
一楼业主可以说,老子压根用不上电梯……楼上业主也可以说,老子压根不用架空层的公共设施,凭啥让我给公共部分买单?似乎所有业主都对公摊收费很不满。
再加上这年头互联网流行玩梗,有关于公摊流传很广的一张图:
业主苦公摊久矣!
那么这回登上热搜的“多地取消公摊”,是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样,跟计费的公摊面积彻底说拜拜呢?
答案恐怖不是!
笔者翻看了衡阳的文件,发现原文件精准的表述都是“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而不是网友们普遍认知的“取消公摊”。
甚至此前肇庆的文件中表述更清晰,按照套内面积计价,并非取消住房公摊面积:
说得直白一点,假设我们买了一套房,总价是200万,那你的建筑面积是100㎡,套内建筑面积是80㎡,可以按照建筑面积计价,那单价就是2万元/㎡,也可以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那就是是2.5万元/㎡。
他们的计价方式是可能有所差异,但是付出的总价其实不会有变化,不仅购房成本没有变化,两种计算方式下,其实相关的物业费也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所以,这场所谓的“取消公摊”是场彻彻底底美丽的误会!因为公摊本身的客观存在的,压根取消不了。
这年头,占别人便宜的事儿有人干,听上去被别人占便宜的事儿没人干。其实以前按公摊计价时候,住宅套内同时存在“偷面积”、“赠送面积”、“拓展面积”,这些对业主来说都是占便宜,也没听哪个业主主动申请说要把这部分面积结算下给开发商的。
与其期待平湖跟进这些城市搞噱头大于实际的“取消公摊”,倒不如期待下平湖赶紧出现下第四代住宅,这种产品典型特征就是通过错层挑空大露台的设计,打造空中立体花园,提高露台、阳台的赠送比例,拉高实际得房率。
这种户户有花园,家家有庭院的产品,嘉兴已经出现(绿城·馥香园),2025年平湖房地产市场如果也出现这样的房产品,那才是对现在房产品的降维打击。
只不过那时候,无论是按建筑面积还是套内面积计价,价格恐怕都不便宜吧……